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陈惠国我在农村高中勤恳扎实地工作了三十年,这是我在农村高中生根发芽的三十年,这也是我在农村高中茁壮成长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我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一种艰难的“破茧而出”的飞跃。人们常常活在经验中,我也一样。在教学生涯里,我在经验中延续着自己那不高不低的教学,带着一届届传承自己那无可奈何情绪的学生,所谓热爱、激情、费心与美丽,总是在经验型的课堂里或隐或现,思想的火花总是如流星一般划过。曾几何时,我开始主动地进行专业阅读、同行交流、教学反思、主动学习、坚持写作,通过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搏击来获得力量,如蝴蝶一般,开始了一种真正的成长。或许蝴蝶的破茧能飞是上帝造物的赐予,然而我们教师的成长则不但是自身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求必得受些苦、必得受些磨难,越是看不懂的书便是越要看、越是难以坚持的课后记越是要坚持写、越是嘈杂的环境越是要思考、越是找不到出路越是要“四处碰壁”。

与一本杂志的故事

年,我从邵阳师专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贫穷落后又比较偏远的农村高中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因为是初生牛犊,因为自己是大学生,什么都懂,谁知一上讲台,才发现其实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当时的八中交通落后、道路泥泞,通讯闭塞,全校只有一台摇把电话,工资又非常低,每月百十余元,幸亏当时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除了生活费,每月只能拿几十块钱。怎么办?是继续在这个穷乡僻壤呆下去,还是选择考研,跳出农村?既来之,则安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心长满了荒芜的野草,需要良好的阅读来清除杂草,一种潜在的发展的愿望在折磨着那些没有书籍可读的日子。在一次向别人请教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龙方成老师桌上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龙老师说:这本杂志对教学帮助比较大。于是从年起一直到现在,我每年都订阅了《中史参》。这样,在她的帮助下,我与历史、历史教学、历史老师同行有了一线联系,尽管这种联系是单向的,但也像阳光一样给了我光和热。在杂志里,我知道了一串串闪亮的名字:陈伟国、孙双武、聂幼犁、冯一下、赵亚夫、齐健、张汉林……在年以前的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向《中史参》投过稿,或者说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因为,我觉得那太遥远了,太高不可攀了!但这并不影响他阅读它,因为有了它,就有我的梦——名师梦、作家梦、专家梦、学者梦!在八中的岁月里,我认为《中史参》是高不可攀的,所以,我只写了一些参评的论文、参与了一些小规模的教学比赛,比如:年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被评为校二等奖,年在全县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教案比赛中,被评为县三等奖,年在全县高中历史教学比赛中,被评为县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毛泽东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被评为县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容易读错写错的历史名词》获县三等奖,年在全县高中历史教学比赛中,被评为县二等奖,撰写的论文《简论中共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被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历史专业委员会评为市一等奖,年在学校教学竞赛中,荣获校一等奖,撰写的论文《简论中共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省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他是怎样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被评为县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试论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获县二等奖,年撰写的论文《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历史地图》被评为县一等奖,撰写的论文《世界近代的三大体系》获县一等奖……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后来,有机会真正走近《中史参》后,我才发现自己从前真的像一个孩子,根本看不清真实。编辑们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悠闲地“枪毙”陌生读者的投稿,因为他们也太忙了,编辑部六个人中只有四个文字编辑,读者朋友的投稿量又很大,不可能做到对投稿处理意见一一回复,进入网络时代之后,我才接到过编辑老师的回信或建议。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一直在乡下教书,靠着一两本杂志守候理想的日子,就是蝴蝶在茧中苦苦挣扎的过程,那种苦与痛无人能解、无可救药。所谓“真正的痛苦,没有人能为你分担,你只有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把它从一个肩头转到另一个肩头”。虽叹时光流逝,却为自己后来的发展聚集了勇气与韧性——从此便再没有什么不能忍受了,从此更没有什么寂寞不可以忍耐了。

教学生涯的转折点

由于“出身”于普通高中,对三中这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我有着天然的自卑。向日葵有着向太阳的本性,人本身也有着向上攀爬的本性,那种内心的挣扎再次折磨着我,历史学科的丰富内涵也让我不愿意让思想平庸、本不愿意让课堂平淡、不愿意让生活平凡,这种意念让我再次寻找新的支撑点——有创造的去教、去学,争取早日调入三中。年,三中在向我招手啦,但八中坚决不肯放,一直拖到年春才得以借调入三中,同年秋正式调入。从此,我的教学生涯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我入三中后简直如鱼得水,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因素,主要是生源水平的差异。年,在湖南师大继续教育时,我才第一次见过电脑,第一次学习过电脑的初步知识:年,三中的电脑可以上互联网了,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一台家用电脑,在家努力地自学。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用电脑上课应该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在我们农村中学,它还是显得那么遥不可及,因为农村中学的落后,资金缺乏,设备陈旧,全校只装备了一间多功能厅,没有武装到每间教室。尽管如此,经过自学、通过计算机高级考试的我,一下子就掉入了“网”中。网络那一根线,像潘多拉魔盒的开关,而我打开的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研究的世界。我从不玩电子游戏,在生活中也极少玩扑克、麻将,通过网络,我了解到一大批非历史专业的知识分子非常热爱历史,他们的历史知识广博、史学功底深厚,让我这个历史专业出身的在网下汗颜并惭愧。曾记得有一个网友在历史论坛上的宣言:“我从小喜爱历史,考大学选择志愿时,坚决不选历史专业,我要选择别的专业将来养活他,然后再养活我的历史爱好!”这样忠心于历史学问,钟情于历史的“宣言”,让我感撼不已、感悟深深——我为什么要选择历史专业?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从此就长久地困扰着我,因为当年考大学时,我根本就没想这么多,稀里糊涂地就被师范的历史专业所录取。在这些人面前,我还只是一个“菜鸟”。只能写写获奖的论文,比如:年撰写的论文《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被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历史专业委员会评为市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让历史去评说——李鸿章自述》县一等奖,年撰写的扬善论文《为恶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获校一等奖,年撰写的论文《中学历史教学该往何处去?》获县一等奖,年在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改教研论文评选中,撰写的论文《哲学常识在解历史题中的应用》荣获省一等奖,年撰写的论文《纪年方法小议》获县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历史名词正音及成语名言出处》获县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获县三等奖……近年来我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作品近30篇。如年4月《用哲学常识解历史题》发表于天津的《历史学习》上,5月《几种常见的纪年法》发表于江苏的《新高考·高一语数外》上,8月《易混、易误的历史事实与概念》发表于广西的《中学文科》上;年7月《容易混淆的历史史实与概念》被《中学文科·中考直通车》转载,9月《现代世界格局的两大体系》发表于江苏的《新高考·高三政史地》上,11月《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练习》发表于天津的《历史学习》上;年3月《历史名词正音》发表于湖南的《高考·教育测量与评价》上,4月《我国的纪年方法》发表于山东的《高中历史》上,年1月《对年全国文综历史卷的分析》发表于湖北的《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上,年4月《李鸿章自述——千秋功罪让历史去评说》发表于广西的《中学教学参考》上……通过网络,我得到了更多的阳光,知道了许多历史教师不甘于做“教书匠”,有着非同一般的钻研精神和求知欲望,我懂得了许多写出历史论文、专著的名师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而现在的我,不仅有非常突出的教学业绩,不仅公开发表了很多国家级、省级论文,而且能自己动手做多媒体课件,年在全县高中历史教学比赛中,荣获县二等奖,在全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省说课二等奖,在校新课程教学比赛中荣获校一等奖,被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授予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在教育教学方面,我重在育人,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清华大学校长说:在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曾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并兼任历史教学。曾培养出邵东县年、年文科状元禹珊瑚、李娅,分别荣取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年县文科的第一、二名(李娅、赵品良)。本学期,我教高三个班,每周15课时,他都坚持用自己在暑假所做的多媒体课件上课。具体来说,在利用网络与同行的交流和广泛的阅读中,他先后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1、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性问题他们所发的帖子和讨论的问题,大都是围绕教学中碰到的史料考据和教材处理方面的问题。我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碰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看到一篇文章再去按图索骥寻找更多资料。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史料搜索的技能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又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师友。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历史教学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一一都在查看资料及与同行的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当然,这样东挖一下,西挖一坑的做法,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知识不够系统、不够扎实,这也为自己的读书与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2、对历史教育人文价值的认识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什么要教历史?这个问题,这些年似乎一直很模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的这段话,极精当的说明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至关重要。历史教育因精神缺失而沦为一门不成器的技术课,我们历史教师也无法把历史教学当成一种高尚的事业,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因精神的缺失而失去了人生前进的恒久动力,我们害怕那一天的到来——遇到灾难的中国人不知所措,历史再次重演……“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教育将记忆的训练与灵魂的洗礼有机融合,从而培养人的自信力。历史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造就有自信心和自信力的国民。”随着对历史教育价值的深入认识,我内心深处那种拷问人的灵魂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样的思考、认识也直接影响了我的历史教育观念和历史课题教学。3、书写自己的历史教育故事

在确定了自己的自信力后,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叙事:在论坛上、博客上写自己的历史教育故事,开始了历史教师的智慧之旅。从写课后记开始,写篇教学感悟、教学随笔,而后又写阅读感悟、教学设计、史学评论、教学案例等。写作是教师职业的增长点,写作让时间变慢了,让思维得到反复的品味与琢磨,让自己在课堂的思维火花沉淀下来,从流星变成恒星……

跨入了新课程改革

从参加工作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一直在不断修改,最初是32开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一),《中国近现代史讲座》(高二),《中国古代史(选修)》(高三);后来是小16开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二),《中国古代史(选修)》(高三);再后来也是小16开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一),《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高二),《中国古代史(选修)》(高三);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湖南,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二、三(高一,高二),选修一、三、四(高二,高三),现在采用的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必修),还有选择性必修。踏上新课程改革的节奏,借着新课改这个平台的力量,具体而言,我有了以下收获。

1、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历史教育理念

我的历史教育理念就是带着学生感悟历史教育的灵魂。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思索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此,我的理解是,历史教育的灵魂在于教学生如何做人、做善于思索的人。历史教育要让学生感悟爱国主义教育之魂。爱国的激情必须与爱国的理性相结合,爱国也要以追求人类的文明为准则。不要把爱国与爱政府等同起来。比如五四运动是爱国的,但它是反政府的。历史教育要让学生感悟智慧之魂。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中学历史教育无疑是引导学生通往智慧之门的基础。历史教育要让学生感悟人文情怀之魂。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曾说:“世界历史包括像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这样重大的课题,但它也是一部有关人类梦想(不管这些梦想有没有实现)、人类创造力以及哲学、宗教的灵感、激情的故事集。”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艺术转化为文字、文物载于史册的那一刻,就凝固了。凝固的历史或藏于我们的生活,或置于我们的性格与情操,或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不为他们所知,静静地等着我们去发现——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是鲜活而有生命的,而历史课堂,便是要把这些看似凝固了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从生活中、从他们的性格中、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抽出,使它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继承、可以实践、可以畅想、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通过对这些历史的感知,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课堂超时空地演绎着,从而获得人类把握未来的智慧与灵感。2、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历史教育教学风格人因思想而伟大,人认识历史的思想之旅也是人确立自身尊严的过程。我在历史课堂尊重学生,包括发言权、思考权,在我的课堂里,充满着丰富的历史情境、历史思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知识的获取其实是学生与前人在思想上的交流、认知上的切磋、感情上的交融的过程,亦是学生思想塑造的过程,因此历史知识的获取过程也具有生命性,学习历史知识的课堂也必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创设各种历史场景,置身于历史场景进行思考与判断。在思辨中感受历史的厚度。“历史学家不断地修改他们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理解。历史学家重新解读历史,既因为他们在旧题目上发现了新问题,同时也因为新的敏感性刺激着他们去探讨那些并没有引起以前历史学家兴趣的历史问题。”寻求历史教学的“张力”。教学实践中,他力图用一种有“张力”的语言与思维方式丰富历史课堂、提升思想感情,陈述、思考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多元化,从而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探索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的演变,我把魏征与和珅这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进行比较,从分析其舞台人物形象到具体的政治地位,从一个侧面来剖析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演变。运用各种评价手段来发展学生。评价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它与备课、写教学设计、找资料、上课一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我惟恐我的学生在历史课上得不到表扬、找不到成就感,惟恐自己设计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的智慧与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的很多精力放在了教学评价上。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评价者,他有权力评价任何其他人。如果每一个学生都用审视的态度去对人对己,责任感、使命感会油然而生。3、有了自己的历史教学追求许多青年教师会把搞好教学成绩、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作为自己入职之初的教学追求,我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早已不满足了,从那个最简单的目标里蜕变出来,形成自己更高的历史教育理想,应该是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挣扎。做一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培养有思想的学生!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历史教师,以开阔的视野、人文的情怀给学生以多元的历史视角,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智慧与魅力,从而学生也成为有智慧、有魅力的人。为了做得更好,我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论学习,重学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又自学了教学论、课程论,阅读了大批史学著作,丰富了自己的史观,了解史学研究新成果。

从前我从不怀疑学问却天天怀疑自己的生活,而现在我比较多地怀疑学问和权威,对自己的生活倒过得非常自信了。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扎实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