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高六十七班杂忆
谢素俭
看到高六十七班学生罗先明(班团支书)和诸同学聚会的消息,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让我心潮难平,感慨良多。高67班学生是年考入湖南省邵阳市二中的,年相继离校。我于年大学毕业后即分配来邵阳市二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在参加了接踵而至的劳动实习、四清和出国人员培训后,很快回到学校,有幸担任高67班英语教学及尔后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邵水西路我和他们一起学习和生活,亲密无间。多少年过去了,但高67班小鲜肉、小萝莉们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又懂事、认真、好学的形象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坐落在市郊邵水之滨古南岳山上的邵阳市二中是我省首批八所重点中学之一。学生是从现在邵阳和娄底两市所属的各县市中选优录取的。早年还曾在原黔阳地区招收过学生。
我们曾经在一起:.12高67班好些学生是从市区特别是本校初中直升入校的。我的印象中,他们中男生多比较内向,极寡言笑。如张曙辉,王天明,肖修齐,赵建中。记得张曙辉,肖修齐同学的家长也是憨厚人。赵平原倒是常带微笑,李威鳌活泼开朗,朱小邵有文艺特长。女同学则比较活跃一些。曹沅湘、郭爱莲积极向上,易善林天真活泼。陶知勤学业优良,邻家女孩样。前辈同事告诉我她的家兄也曾在本校就读并考入了大学。
战火中的友谊:.10来自各县区的学生都老实本分,招人疼爱。胡保元,刘文健,积极上进,充满正能量。条件不错的浓眉大眼男孩陈湘逵中途入选滑校。杨芬规,彭超贤,刘和泰循规蹈矩,学习扎实。张杰对老师很谦恭,刘新余常带笑颜,都勤学好问。刘和泰,马应龙,宋仙林,老实男孩样。小不点刘四喜,一副聪明相。他们都很用功。王金玉,刘日永乡音较重,听讲很专心。学习还算用功的陈昌友一直对一心仪的女生放不下。来自洞口的我的四个小老乡一一袁再蓉,闷葫芦一个;罗先明,知书明理;许秉哲,睿智沉稳;王宏山,忠厚老实。联想到几年前的自己,心中本能地对他们有几分爱怜和亲近。
女同学李瑞霞,李秀兰,徐香莲端庄文静。小女孩潘欢喜聪明伶俐。气质不俗的李芝华,刘逸兰说话带点乡音,但有韵味,也有点小俏皮。加上傅凤阳,估摸着这三位女生后来在班内外都有暗恋者。说起班里的肖化良(消化良)同学,让人不禁想起在高年级同学中偷里打趣的董志锷(肚子饿),姚加明(要加米),李振范(你蒸饭),陈滿凡(盛滿饭),曾毅威(真有味)诸位老师。
择优录取入校的高67班学生应是同龄少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小学和初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出身于有着不错的基因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家庭。他们根正苗红,品学兼优,立志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求知若渴,学习认真主动。自觉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他们品行端正,助人为乐。他们脑海里有着进入清华、北大、人大的梦想,心中憧憬着远方和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他们平静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的美妙理想戛然而止。开始,同学们感到新竒,豪情满怀。他们似懂非懂地跟着大家一起参加集会游行,欢呼伟人最新指示的发表,唱语录歌,宣传造反有理和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充满火药味,也有点刺激。后来,同学们参加串联,走长征路。有些同学参加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记得朱小邵同学在《逛新城》和《老两口学毛选》中扮演老汉让人赞赏。也有同学被吸收参加学校斗批改。复课闹革命却总也成不了气候。再后来风云变幻,愈演愈烈。社会上出现了打砸抢事件,工厂停工停产。学校里也有批斗教师和砸档案室、抢劫图书馆的现象。但高67班学生老实厚道,从未参与这类活动。当然他们对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也逐步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在大时代、大事件下,个人总是很脆弱,很渺小的,也很无奈,纠结。百无聊赖的学生们无所事事,有的在教室边的小房子里煮点毛豆或红薯吃,也有的索性回乡抓革命促生产。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在反思。高67班学生有的在偷偷读名著,学马列。也有的又和运动初期被打成牛鬼蛇神的老师们搅在了一起。他们向伍东白老师(运动初期跳楼摔伤了腿。有书法造诣)学写魏碑,向赵庚雍老师(前湖南省督和湘军司令赵恒惕的近亲)切磋古诗词,和有黄三角之称的黄骏老师讨论数学,向董志锷老师(黄埔军校毕业,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剧本)学习写作,也向有活字典(walkingdictionary)之称的外语老师讨教英语。也有的收集文革郵票。
年,正好又赶上上山下乡的号召,尚未完成高中学业的高67班学生们,只好悻悻地离校。
在文化革命的日子里:.12高67班学生们未能正常地完成高中学业,没能实现他们进入心向往之的理想高等学府旳梦想,不尽人意。但幸运的是他们遇上了祖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大好时代。他们踏入社会以后,各尽其能,努力拼搏。通过各自的奋斗,大多事业有成,有的还终于圆了大学梦。
有较多同学投身教育事业。如王宏山,许秉哲,王天明,张曙辉,肖修齐,朱小邵,李秀兰,李芝华,刘和泰,刘新余,张杰,李瑞霞,赵建中,徐香莲。他们中有高级教师、高级政工师,有校长,也有知名教授。
有好些同学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罗先明,中央政法委正厅级干部,知名作家,《长安》杂志总编辑。胡保元,陈湘逵,袁再蓉,都是军队团级干部,后转业在政府机关任职。潘欢喜,邵阳市轻工业局局长。宋仙林,娄底市民政局副局长。陶知勤,深圳市环保局副局长。还有在政府机关退休的刘文健,有邵东县粮食局的申顺绪,双丰县劳动局的王金玉。
在中央和地方企业、事业單位工作的有刘逸兰、刘四喜、李威鳌、曹沅湘、郭爱莲、易善林、李会民、赵平原、彭超贤、肖化良等同学。他们业务娴熟,爱岗敬业,多已成为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后退休。他们中有厂长、工会主席、总会计师。
文艺战士合影:年元旦岁月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这些当年稚气未尽、有点青涩的少男少女们早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岁月是把杀猪刀,铁面无私地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还有多人先后不幸离世,令人唏嘘。
公元二0二一年九月十七日的老同学聚会如约而至。也算天遂人愿,星城(编者注:湖南长沙)疫情刚好清零,一直烈日炎炎的盛夏迎来一场小雨,凉风习习。发起人罗先明千里迢迢从京城赶来。家住长沙的李威鳌、许秉哲、刘四喜、潘欢喜、易善林同学尽地主之谊,一切安排就绪。已从湖南赴江苏太倉探亲的肖修齐又赶回长沙。陈湘逵携夫人驱车从新宁赶来。刘逸兰、李瑞霞、郭爱莲也都拨冗从各地赶来聚会。但原定赴会的陶知勤和王宏山却分别因疫情或因病遗憾告假缺席。有些确因抽不开身的同学也都发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