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送走孩子,邵东县堡面前乡新发村村民严娜药每天准时赶到村里扶贫车间上班。她的父母年事已高,两个小孩上学,过去靠丈夫务工维持生计,自己想外出打工却走不开。“现在好了,村里办起了扶贫车间,在这里每月能挣多元,还不耽误照顾家庭。”严娜药说。“小车间”助力“大扶贫”,该村建立的扶贫车间已吸纳22名困难村民就业,每月发放工资4万余元,极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
为充分引导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造血式”脱贫,湖南省基层政府积极引进企业入村,在厂房租地、水电费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营造了“扶贫车间”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全力支持相关村和有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采取“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发展“扶贫车间”,让身在农村的村民变身为产业工人。
“扶贫车间”的建立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实践,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举措。“扶贫车间”使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
不可否认的是,在村里办“扶贫车间”,规模一般比较小,主要以低端的手工技术为主,诸如服装、纺织、农业种植等行业,技术要求低,工序相对比较简单,易操作,村民乐于接受,而且每月的工资以计件报酬的方式发放,村民可以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在村里建设“扶贫车间”,不少原材料都来自于农村,不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又可为本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找准贫困根子,解开思想扣子,有效激发致富信心,发挥好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诚实劳动,使贫困家庭稳定增收,更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留守、残疾、年老、体弱等贫困群众的增收难题。
但是,“扶贫车间”的建设须防范“只开花不结果”。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贫困人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照顾,尽最大努力进行帮扶。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利用自身优势生根开花结果,激发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吸纳解决更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稳定促进家庭增收,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文/胡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