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湖南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长沙市、岳阳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邵阳市。湖南省总计下辖了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总计14个地级区划。至于邵阳市,属于其中之一,下辖了总计12个区县,人口排名全省第三位。那么,邵阳市的区划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湖南省。湖南省属于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粮食大省,与此同时,湖南省属于中部六省之一。湖南省的总人口达到了多万,基本上与浙江省的总人口相当。湖南省的水稻产量非常丰富,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湖南省下辖了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总计14个地级区划。邵阳市属于其中之一,而且是下辖区县比较多的地级市。
邵阳市总计下辖了3个区、1个自治县、6个县、2个县级市,总计12个区县。在湖南省各个地级市中,这样的区县数量属于比较多的。人口方面,邵阳市仅次于长沙市、衡阳市,排名全省第三位。由于邵阳市境内多丘陵,因为,各种特产类农作物比较多。至于邵阳市的区划,与湖南省区划的一系列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在元朝之前,我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例如邵阳,当时被称为潭州。不过,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先后出现了汉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区划。其中,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朝,例如荆湖南路、两浙路、京东路、河北路等等。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以后,在几十年内,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王朝。
先后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也开始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缺点,非常明显。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有点懵。各地的农作物、耕地、人口情况完全不一样,例如耕地,各地的耕地由于气候和地质结构不同,分为了丘陵地、沙土地、泥土地等10多个类型。
各地的农作物,分为了水稻、小麦、高粱、大豆等等,言而总之五花八门,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针对这样的情况,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就忙不过来。唐朝时期的15道和宋朝时期的23路问题太多,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成熟经验上,加上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
例如行省、四川行省、福建行省,当时,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湖南省全境、广西部分地区、贵州部分地区都隶属于湖广行省,省会在武昌府。各个省下辖了各个路,各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各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设立了4级区划。虽说,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的框架,但并不完善,各方面的漏洞很多。
首先,各省的划分不合理,管理难度非常大。第二,各地管理机构简单,出现了相互重叠的问题,效率非常低。在元朝统治的末期,行省区划几乎崩溃。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根据明朝的需要,在元朝行省的框架下,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设立了省、州府、县3级区划,这一区划模式非常经典和完善。
在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我国很多省份的大概区划,都是在明朝时期确立下来的,例如山东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与现在的区划差异非常小。不过,明朝沿用了湖广省的名称,明朝的湖广省,比元朝的湖广省小了一圈,大体上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差异并不大。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根据清朝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各地的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结构。湖广省的面积很大,存在管理难度。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开始了湖广分治。湖广省被撤销,设立了湖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的省会在长沙府,湖北省的省会在武昌府。不过,沿用了湖广总督、都察院湖广道等官职。
湖南省内,划分了各个州府,例如长沙府、岳阳府、宝庆府。宝庆府就是邵阳市的前身,下辖了邵阳县、新化县、新宁县、武冈县、城步县等几个县。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由于战争的严重破坏,各地急需进入休养生息状态。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陆续开始。
湖南省内,划分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衡阳专区、郴县专区、邵阳专区、湘潭专区等等。起初,邵阳专区下辖了6个县和邵阳县级市。年,益阳专区被撤销以后,湘乡县、双峰县、涟源县,划入了邵阳专区管理。再加上邵阳专区新设立的几个县。
邵阳专区总计下辖了1个县级市、12个县,分别是:邵阳市、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隆回县,新邵县、邵东县、洞口县、湘乡县、双峰县、涟源县。年,邵阳市被晋升为地级市,与邵阳专区并立存在。在五六十年代,这样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例如辽宁省的沈阳市与沈阳专区等等。年,邵阳市被降级为县级市,重新划入了邵阳专区管理。
同一年,黔阳专区下辖的绥宁县,划入了邵阳专区管理。此时,邵阳专区下辖了1个县级市和13个县。年,湘乡县划入了湘潭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邵阳专区也更名为邵阳地区,管理范围仍然是1个县级市和12个县。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各省下辖的地区开始调整为地级市。
鉴于邵阳地区管辖县太多的问题,年,邵阳县级市第二次被提升为地级市,与邵阳地区并立。与此同时,设立了涟源地区,邵阳地区的新化县、新邵县、邵东县、双峰县、涟源县,划入了涟源地区管理。年,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至于邵阳地区,下辖了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县、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等7个县。
到了年,娄底地区下辖的邵东县、新邵县,重新划入邵阳市管理。此时,邵阳地区下辖了9个县。年,邵阳地区被撤销,下辖的各个县,划入了邵阳地级市管理。与此同时,邵阳市区设立了东区、西区和郊区,再加上外围9个县,总计12个区县。随着邵阳市的发展,年,邵阳市的武冈县被撤销,设立了武冈县级市。
到了年,随着邵阳市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城区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撤销了郊区、东区和西区,设立了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年,邵东县被撤销,设立了邵东县级市。截至这个时候,邵阳市形成了3个区、2个县级市、1个自治县、6个县的区划,分别是: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武冈市、邵东市、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邵阳县。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后说一点,作者没有其他账号,请大家注意。最近,抄袭者,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