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片既是家庭变迁和个人成长的足迹,又是时代风云的投射,这大概是我们为何在看别人的家庭老照片会有那么多共情之感的缘由。
就在6月8日“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的开幕当天,以一百年每年一幅全家福的形式展出的“百家百福”版块,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其实,在此次“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展征集到的近万人投送的5万余幅照片中,家庭照片就占据很大比重,尤其是合影照。现居上海的周华民便是其中一位,他把十几本家庭老相册中的上千张照片扫描成数字照片,从中选了3张全家福投稿,最终一幅年的全家福入选此次展览。
这张全家福拍摄于年,经历了“文革”动荡,周华民一家又幸福地聚集在一起,还增添了大嫂,全家共9口人。照片居中坐着的是父亲周茂林和母亲牛锡琪;后排右起分别是大哥周大庆、二哥周永庆、三哥周保庆和周华民本人;中间排右起是大嫂韩玉英,还有弟弟周华新和妹妹周华群。当时我18岁,已经当上了工人。这张照片在湖南省涟源县娄底镇(现娄底市)照相馆拍摄。
展览开幕当天,周华民(左一)一家早上8点左右就陆续来到现场,他们久久地停留在照片面前。周华民拿出了三脚架,在自己的全家福前面自拍合影,位置和当年的一样,并给不在世的家人留出空位。
展览开幕上,诸多现场观众见证了一幕珍贵的场景:年这张全家福照片上的9人,除了已离世的父母和大哥以外,剩余的6人全部相聚到了展览现场。他们分别从上海、湖南长沙和娄底、江苏徐州、河南新乡、贵州贵阳等6个省市赶来,此外,周华民的两位湖南老家的邻居也特意到现场庆贺。周华民的二哥,已经70多岁的高龄,虽然行动不便,也坐着轮椅从河南过来。
周华民说:“这次‘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展意义重大,我们的小家庭代表着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中国家庭,我们是国家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所以我们全家商定好一起来北京看展览。”
当得知周华民全家要在北京相聚看展时,我们不禁惊讶于影像带来的家族凝聚力。由此,《中国摄影》杂志的记者对周华民进行了采访,他从家中十几本老相册谈起,分享了他的更多家庭故事。
以下周华民自述根据采访整理而成。
上海家中存放的十几本老相册。
我叫周华民,年10月25日生,在家中排行老四,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在湖南娄底工作,任过厂长、经理、经济师,上世纪70年代初就喜欢上摄影。
我的祖籍在山东青岛,年全家随父亲的工作变动迁到湖南娄底,家中有6个兄弟姐妹。父亲周茂林,年5月6日生,是在煤炭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干部,早年在山东陶庄煤矿,后来调到湖南煤炭部门工作直至退休,年去世;母亲牛锡琪,年1月26日生,早年做过小学老师,后来长期在家照顾一家老小,当上了全职家庭主妇,年去世。我有5位兄弟姐妹:大哥周大庆,年11月3日生,测量工程师,工作在江苏徐州,年因工去世;二哥周永庆,年12月24日生,哈军工毕业后分配在河南新乡工作,高级工程师;三哥周保庆,年9月28日生,华南理工大毕业,在贵州贵阳工作,高级工程师;妹妹周华群,年7月13日生,大学学历,在湖南娄底工作,统计师;弟弟周华新,年8月14日生,湖南煤校毕业,在湖南长沙工作,任过基层领导,工程师。
退休后,我这几年回到妻子的老家上海生活。我的家中有十几本老相册,其中最多的是合影照,有全家福,也有家人朋友们的合影留念照。即使以前在经济困难时期,只要有机会有条件,特别是难得的家族聚会,我们都会拍上一张全家福。我母亲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可她又是位伟大的母亲,从小教育我们要为人要正直、善良、勤奋、上进,要家庭和睦、团结、互助;在她的影响下,我们兄妹6人从未红过脸,从来都是互帮互助,相处得十分融洽。我认为这些和我父母坚持拍全家福分不开,在我看来,那些全家福合影是将来回顾家庭历史的重要资料,是家庭和睦的粘合剂。
我们家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都是请照相师傅来拍或是去照相馆拍,后来我有了照相机,基本上很少去照相馆,但大的合影也还会请照相师傅上门来照。年以后随着两位老人的先后离世,大家庭相聚的机会就少了,大合影照也少了。现在是数码时代,合影照倾向于个性化,讲究创新和有创意,我认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但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合影照人文上面的意义是不会变的。
我接触摄影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记得在我十三四岁时,在哈军工上大学的二哥放暑假回来,将家里的窗户挡住光线做临时暗房,教我洗相片,从此我也就学会了用显影粉、定影粉洗印黑白照片。年参加工作后,我在湖南省煤炭一处做放映员,后来同时在工会从事摄影工作,自此与摄影结了缘。有了相机以后,我常常会自己给家人拍照或自拍合影。在我看来,照相馆拍合影和自拍合影是两种感觉,前者更有仪式感,很庄重,很正规;后者则比较生动、活泼、有趣。
在众多家庭老照片中,也有一些我当时有意无意拍摄的照片,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只是想留个纪念,如今看来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比如母亲摘菜、父亲调收音机、家人看黑白电视机、与妻子自拍合影的这些画面。那些场景就像发生在昨天。
老照片里的一些人虽不在了,但每每看着老照片回想过去,让人动情。我想,这大概是老照片的魅力吧。
这是家庭相册里最早的一张照片,是请照相师傅上门拍摄。年山东陶庄煤矿解放,父亲周茂林(右起十三)参加了革命工作,这是他当时和革命同事们的合影,照片上的两个小孩中右边一个是我大哥周大庆(4岁),左边一个是我二哥周永庆(3岁)。当时战争硝烟还未在全国结束,照片中大门的左右两边是国民党撤退时留下的炮楼。
这是我们家族的第一张全家福。年为响应祖国建设湖南煤炭工业的号召,父亲带领我们全家从山东来到湖南,当时住在农村民房。年的春天,在桃花盛开的日子里,我们在邵东县牛马司煤矿附近农村的一个晒谷坪,拍下了这张照片,全家共8口人。右起第一排:我本人(周华民)、妹妹周华群、弟弟周华新;右起第二排:二哥周永庆、父亲周茂林、母亲牛锡琪、三哥周保庆;第三排是大哥周大庆。当时我才8岁,上小学二年级。这张照片是请当地照相馆的师傅上门拍摄。
这是我的第一张照片,年摄于山东陶庄照相馆。当时我3岁,站在最前面,后面是大哥周大庆,右边是二哥周永庆,左边是三哥周保庆。
年,母亲被湖南煤炭部第46工程处评为“五好家属”。当时母亲(后三排左起七)和父亲(后排右起七),还与父亲的同事们在湖南省邵东县水井头一起拍了张大合影。上面一张肖像是在湖南邵东县照相馆拍摄,下面一张合影是当地照相馆师傅上门拍摄。
年12月,我(后排右起五)初中毕业了。照片由湖南娄底照相馆拍摄
年,我参加工作,担任湖南省煤炭一处电影队放映员。这是年由本单位宣传干事侯青云给我拍摄的一张工作照。
这是我用相机自拍的一张照片。年春节,在河南工作的二哥周永庆(左一)和贵州工作的三哥周保庆(右二)回到湖南娄底家中过年,大哥周大庆(右一)、弟弟周华新(左二)和我(左三)兄弟5人在家门口合影留念。
年4月,我第一次到湖南长沙出差,在烈士公园留影。照片由公园照相馆拍摄
我的肖像,年由上海中国照相馆拍摄
年2月25日,湖南省娄底涟钢茶山,我用相机自拍的照片。当时二哥周永庆(右三)和二嫂李秀英(右二)带着小侄子周亮(右四)从河南回到湖南,三哥周保庆(右六)也从贵州回家探亲,我(右八)约好大哥周大庆(右五)、大嫂韩玉英(右一)带着小侄子周明(右七)和妹妹周华群(右九)一起来到山上,拍下了这张合影。
年的一天,我和当时还处于热恋、后来成为夫人的洁华在湖南娄底煤炭一处广播室拍了一张自拍合影。夫人是上海人,穿着的百褶裙和丁字鞋都是当年时髦的象征。
年10月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大庆的日子,也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和夫人陈洁华相恋四年多,终于在这一天喜结良缘。为这张照片做图片说明时,回想起当年旅行结婚的故事。和妻子洁华谈恋爱已经四年多了,洁华是上海人,说好要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大庆我们结婚。年9月21日,我俩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第二天一早到了杭州,这是旅行结婚的第一站。那个年代到旅店住宿要通过旅客介绍站,我们下车后先去了旅客介绍站,递上介绍信和结婚证,对方给的答复是没有单间,只能住大房间,结果还给分配到杭州新华旅店房费只要二元6人间,男女分开住,一夜无事。第二天坐火车到了上海,结果就有了这张结婚照。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起杭州之行这段小插曲,还是颇有回味的。
年,湖南娄底煤炭一处子弟学校花坛前,我用自拍方式,拍下和一岁多女儿合影。
年,离了休的父亲陪同为我们家庭操劳了一生的母亲到北京游玩。父亲因工作原因多次来过北京,可母亲从未来过北京,这次父亲特意陪母亲到北京游览,满足了母亲想逛逛北京的愿望。照片由北京的照相馆拍摄。
年夏天,我参加了湖南省娄底市摄影培训班,到当时尚未开发的张家界实习拍摄10天。培训班老师简倜为我拍摄了这张照片。
年,湖南娄底煤炭一处,女儿周颖(右)和侄女周芳在空地上戏耍。
年,家里有了一台自己装的9寸黑白电视机,妹妹周华群(右)和妹夫胡然之(左)在陪着母亲(中)看电视,当时觉得这个场景有意思,就拍下来了。
年3月,湖南娄底家,母亲在厨房摘菜,身后是父亲自己做的大碗柜。
年3月,湖南娄底家中,父亲周茂林的生活照。桌子上两台收音机一台是二哥装的,还有一台是我装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
年,湖南省娄底市街心公园,全家福。我有兄妹6人,三个哥哥分别在江苏、河南、贵州工作,当时大哥和二哥带领全家来娄底探望父母,我们全家来到公园,留下了这照片。照片中间最前排的两个小孩分别是女儿周颖和侄子周强;第二排右起分别是弟弟周华新、弟媳杜少霞、妹夫胡然之、妹妹周华群、侄女周萍、侄女周芳、侄子周明、侄子周亮;第三排右起:大嫂韩玉英、大哥周大庆、父亲周茂林、母亲牛锡琪、妻子陈洁华、二嫂李秀英、二哥周永庆。因为我是拍摄者,所以没有出现在照片里,同时二哥还拍了一张同场景的照片,里面有我没二哥。
年,湖南娄底煤炭一处子弟学校,母亲70大寿,全家福。照片是请的娄底照相馆师傅拍摄。这是和父母一起的最后一张全家福合影,年以后父母先后离世,这样的大合影照就少了。前排右起分别是侄子周明、周亮、周钢、周强,女儿周颖,侄女周芳、周萍;中间坐着父亲周茂林和母亲牛锡琪;后排右起分别是妹夫胡然之,弟弟周华新,我本人,三哥周保庆,二哥周永庆,大哥周大庆,大嫂韩玉英,二嫂李秀英,弟媳杜少霞,夫人陈洁华,妹妹周华群,外甥女胡蓉。
年5月,我们6兄妹6个小家庭,分别来自江苏、河南、贵州、湖南4个省份,相聚在老家山东青岛,和山东老家的亲戚们欢聚一堂,自拍合影留念。
相关链接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的邀请函
百年·百姓
你是否还记得童年的模样?
沧海桑田(1)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作品选登
沧海桑田(2)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作品选登
岁月如歌(1)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作品选登
岁月如歌(2)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作品选登
百年百姓
编辑部的故事:为什么选中了爷爷奶奶的结婚照
百年好合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作品选登
百家百福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作品选登
百年·百姓
一个家庭和一百个家庭的故事
百年百姓
编辑部的故事:时光淘洗沧海桑田
荐书
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同名画册同步推出
线上观看“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
百年百姓
编辑部的故事:新视角新感动
百年百姓
编辑部的故事:搜山检海找照片
呈现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讲述百姓生活岁月如歌
百年·百姓:用影像绘就一幅百姓生活的百年画卷
百年·百姓
一位金像奖摄影师的“百姓”情结
百年·百姓
这个端午让我们在百姓的百年记忆中徜徉
百年·百姓
京杭运河的百年变迁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
展览时间:年6月8日-6月15日
展览地点: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
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大众摄影》杂志社、中国摄影出版社、中国摄影报社、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地区管理委员会
百年,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刚刚走过的这个百年却改变了中国社会,改变了亿万民众的命运,开创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时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展览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以“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版块,多方位立体展示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截稿提醒
首届“海航杯”情系大运河全国摄影大展6月15日截稿
征集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第九届“沣标杯”国际听障摄影展
“古韵洪蓝·魅力新城”全国摄影大展
福利
在线摄影课,免费送出份!
中国摄协关于“新时代中国文艺人才发展论坛”论文征集
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开始征稿
“一带一路·美好生活”第五届手机摄影展
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集结号,所有优秀摄影师看这里!
诚邀参与
《中国摄影报》征集头版版式设计
仰望星空乘风破浪——首届宁乡“高新杯”摄影大展
《劳动最光荣》“映像中国”摄影月赛
提醒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能不能做到认真阅读征稿启事?
不要赶截稿的最后一天投稿
关于照片说明,你怎么还不会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