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的脊梁,世界闻名。作为中国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或许很多人,尤其是北方人的童年,都是在长城脚下度过的。据考证,历代修建的长城总长超过了2.1万公里,除了最为知名的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八大关口外,在长城沿线还有近多处大大小小的关隘。
今天我将用镜头,带领大家走进长城一处重名率最高的关隘“白马关”,聊聊长城、聊聊这里和杨六郎的故事、聊聊为啥古代人都热衷以白马命名。
周末自驾,从北京城出发,3个多小时就可以达到白马关古堡。白马关地处北京密云冯家峪镇白马关村,一路之上白马关古堡的路标几乎没有,因此只能通过导航寻找。即便这样,我们仍然在它的门前路过几次而不得寻踪,原因很简单,第一这里不属于旅游区,第二白马关隐藏在一座村落里很难发现。当我们进入到村落,站立在白马关前,确实有点失望。
村落不大,大约居住着30多户人家,白马关隘也不大,看惯了居庸关、山海关的我,看着眼前的白马关,简直还比不上一个富商住宅的门楼,白马关楼上,镶嵌着青石板一块,上书四字“白马关堡”,经几百年的风蚀,字迹模糊不清。周边山峦之上,可见数座残破的敌楼,依稀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重要。此时一位当地老者,向我介绍了白马关的过去,才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白马关长城在其它的长城中,论年龄只能算“孙子”辈的,因为它的修建时间相对比较晚。白马关隘修建于明代洪武元年,也就是年,距今多年。很多朋友会问,你见过岁的“孙子”吗?
没错,年对于人类历史来说的确算是比较长的了,但是对于历代中国人建造长城的历史来说,确实年轻了点。早在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就建筑设计了连续排列的城堡,名为“列城”,这也是最早万里长城的雏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因为防御的需要都相继修筑了自己的“长城”,历史上称为“诸侯互防长城”。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将原各诸侯国的长城相连,这时才有了“万里城城”之说。明代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再加扩建、改建,最终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从西周算起到如今年,明长城年,称其“孙子”应该不为过吧。
现在的白马关古堡,看起来实在有些萧条、破败,当地的一位老人和我闲聊,谈起了白马关辉煌的过去。老人说,听祖辈流传下来这座白马关古堡和杨六郎的故事。传说,古代这里名为野马川,一日不知从何处跑来一匹白马,很多村民都想驯服这匹白马归为己用,但是,此马性情刚烈,野性十足,见人就咬,见物就踢,让村民望而祛步。
一次杨六郎打仗路过此地,一眼就认出这是难得的宝马良驹,甚是喜爱,于是杨六郎凭借过人的胆识将白马收为坐骑,并随杨六郎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将驯服白马附近的长城关隘命名为“白马关堡”。岂不提这个故事真假与否,古代人的确对于白马有着特别的喜爱。刘备、赵云、马超、公孙瓒等人的坐骑都是白马,那你知道在古代为什么白马如此“受宠”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少!物以稀为贵。
其实纯黑色的马,在古代也非常受欢迎,因为在没有人为基因干预的古代,纯色马匹的基因比较罕见。在加之马是战将的最有力的“武器”,试想一下,古代骑兵展开队形,一名身穿铠甲,坐骑白马的战将位列队伍前沿,那是多么的抢眼,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作用。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我想在古代拥有一匹白马,估计等同于现在拥有一辆劳斯莱斯或者法拉利。
白马关在古代的关隘里,估计重名率是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孟县有白马关、山东平邑县有白马关、湖南邵东县有白马关、四川德阳有白马关、四川松潘县有白马关、陕西勉县有白马关等等。“白马关”这个名字在古代关隘重名排行榜中堪称第一。
但无论是哪里的白马关,始终离不开古人对白马的热爱。如今多年过去了,北京密云白马关早已褪去它作为城关隘卡的作用,它像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静静的诉说它“年轻”时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