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邵阳到辽宁沈阳,
多公里成了周青秧与母亲之间
难以逾越的距离。
失散32年,
母亲临终前都没能
再见到大儿子一面。
32年前,
周青秧的父亲周旺林
还是个38岁的壮年男子,
如今他已是古稀老人。
32年间,
他从未停止过寻找大儿子的脚步,
火车站、码头和飞机场
都留下了他寻子的足迹。
在全国公安机关
开展的“团圆”行动中,
周旺林终于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儿子。
12月14日10时,
一场感人的认亲仪式
在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举行,
一家人终得团聚。
失散32年的父子紧紧相拥
养父眼含幸福热泪
“收养的这个孩子跟我生活了23年,他跟生父相认也是我一直期盼的,心里终于踏实了。”56岁的戴立和面带微笑,眼含幸福的热泪,他并没有因为养子找到生父而失落。
年,33岁的戴立和与一个常来自家麻将社蹭饭的10多岁小男孩“阿哑”(周青秧之前的化名)结识,得知他是个聋哑流浪儿后,将其认为干儿子。
23年的感情纵有万般不舍,但终有一别。年,为了给干儿子办身份证,他求助和平分局集贤派出所民警马盛国为其寻找亲生父母。此时,正值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之际,和平分局指派刑侦禁毒大队成立工作组开展工作。
12月14日10时,在认亲仪式上,失散32年的父子紧紧相拥:“明天去养父家谢恩,下午爸就带你回湖南。”
养父求助民警
为养子寻找亲生父母
据和平分局刑事警察大队大队长郑岩峰介绍,年,33岁的戴立和经营着一家麻将社,一名身穿黄衣、每天来蹭饭的聋哑男孩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了解,得知男孩在望花木材市场干活,看男孩可怜,戴立和就将他收留认做干儿子。
男孩从哪来?父母是谁?这几年又是怎么生存下来的?戴立和带着男孩,求助电视寻亲栏目的帮助,电视台跟踪报道了一周,但没有任何音讯。
无奈之下,戴立和将男孩带回了家。就这样,男孩和戴立和的两个亲生儿女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了一起。
养父(右一)为干儿子高兴
由于“阿哑”不识字,戴立和只能摸索着用手语跟他交流。这些年,“阿哑”没成家,一直靠打扫卫生自食其力。帮他找到家人,成了戴立和最大的心愿。
一次“阿哑”被电动车别伤,车医院看病,但因为没有身份证,办理不了保险就医。
这么多年来,“阿哑”一直想让干爸给自己办个身份证。于是,戴立和向集贤派出所求助,同时希望为“阿哑”找到亲生父母。
和平分局接到集贤派出所的汇报后,立即指派刑侦禁毒大队抽调精干警力和派出所组成工作组,开展寻亲工作。
数十人生物信息关联度较高
工作组辗转多地终找到生父
和平分局副局长李政介绍,调查中,发现“阿哑”不仅语言存在障碍,对自己的身世也没有任何记忆,于是决定采集“阿哑”的生物信息做进一步调查。
民警通过分析发现,与“阿哑”生物信息关联度较高的人员有数十人,其中大多数居住在外省份。
年10月开始,工作组辗转多地并联合当地公安机关开展排查,对相关人员逐一询问调查。
经大量走访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民警发现湖南省邵阳市有一名70岁的老人周旺林,30多年前与有语言障碍的儿子失联。
工作组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联合邵阳市警方采集了周旺林的生物信息。专家将“阿哑”的信息与周旺林进行比对后,认定“阿哑”就是周旺林30多年前走失的儿子周青秧。12月13日晚,周旺林和弟弟周芳林乘飞机赶到了沈阳。
30多年来从未放弃寻找
怕儿子找回来没搬过家
12月14日一早,周旺林和周芳林早早来到和平公安分局。周旺林的额头和眼角已布满深深的皱纹,老人操着湖南话讲述起寻找儿子的经过,一旁的弟弟再用普通话“翻译”。
“周青秧这个孩子很听话,不跟淘气的孩子玩,也不做违法的事。我们生活在新邵县与邻县邵东县交界处,孩子应该是年被邻县的人带到外省……”
和所有走失孩子的家庭一样,周旺林一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周青秧的念头,码头、火车站、飞机场都留下过他们寻人的足迹。
“我们也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寻亲栏目,但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周青秧的母亲没能等到找回儿子就去世了。
周青秧有个比自己小5岁的弟弟,结婚时在周旺林家旁边盖了一座新房子。怕儿子有一天自己找回来,周旺林32年从来没搬过家。
开展“团圆”行动以来
和平分局找回9名走失被拐人员
据和平区副区长、和平分局局长卢强介绍,自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和平分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全力推动“团圆”行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通过设立的“团圆”行动血样采集点及公开线索举报电话,共采集疑似走失、被拐人员血样余份。工作组对每条线索认真梳理、细致研判,辗转多地开展深入调查,成功比对疑似走失被拐人员12人,找回走失被拐人员9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