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罗彩霞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并不陌生,她就是那个身份信息被人冒用的湖南姑娘。
决定许多人一生命运的高考,居然惊现“狸猫换太子”事件。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受害者罗彩霞最终获赔4.5万元,艰难维权,一朝和解。
案子看似告一段落,很多人却认为还有诸多疑团没有被解开...
01疑点重重
年6月8日的下午,坐在考场里的罗彩霞正在准备最后一门科目的考试。
考场里很安静,只听见“刷刷”的写字声,此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故。
成绩揭晓,平日一向发挥稳定的她,只考了分,距离那一年的二本分数线还差了17分。
罗彩霞只能填报第三批专科院校的志愿,打算读完3年大专后出来工作。
经过一个夏季漫长的等待,没有等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而没有收到学校寄发的录取通知书,就代表罗彩霞没有被录取。
不甘心直接工作的她,选择了复读,决心再战一年。
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
和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一样,毕业之前罗彩霞就通过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
年7月,大三的罗彩霞正在申请办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可是发证机构的老师却给她打去了电话。
“你不是已经在贵州申请过教师资格证了吗?怎么又重复申请呢?”
这个老师的话让罗彩霞一头雾水,更离奇的事情却发生了。
年3月1日,大四的罗彩霞和同学一起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为了方便入职之后的工资发放,她决定开通建设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
可是到了鑫茂支行营业厅以后,却被银行告知,她已经开通过网上银行业务,无需重复办理。
罗彩霞当即斩钉截铁地表示不可能,并要求查看建行系统内登记的关于自己的信息。
根据银行出示的记录,罗彩霞曾在广州开通过相同业务,可是信息登记那一栏的照片却不是罗彩霞本人。
也就是说,另外一个人,冒用了罗彩霞的信息。
看着照片上熟悉的人脸,罗彩霞仔细回想,终于想起了此人是谁。
这个“李鬼”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高三同班同学——王佳俊。
罗彩霞和王佳俊都是湖南省邵东一中级的应届文科毕业生,毕业照上,王佳俊站在罗彩霞的身后,两个人隔得很近。
提起王佳俊这个名字,罗彩霞不由得想起,毕业那年暑假大家对王的议论。
王佳俊平时成绩就属于班级倒数,高考也不例外,只考了分,可是她却去了贵州师范大学念书。
没有达到本科分数线,却可以堂而皇之地去贵州念大学,同学们都猜测王佳俊家里背景通天。
年3月5日,罗彩霞接到了教资考试组织机构的通知,自己辛苦考取的教师资格证被取消了。
罗彩霞联想到,自己的毕业证、学位证可能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无法领取。
换句话,自己四年的大学白上了!
届时,没有毕业证明的她,更不用提被用人单位所录用。
于是年3月,罗彩霞走进了天津市西青区学府派出所的大门,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
好心的民警在听完罗彩霞的叙述后,建议她回老家,向邵东县公安局报案。
年3月18日,邵东县公安局却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打发了罗彩霞,不予立案。
02事情败露
与此同时,收到通风报信的王佳俊父亲王峥嵘意识到事情已经败露,打算用钱摆平这一切。
王峥嵘主动登门拜访,提出了让罗彩霞更改自己身份证号的要求,并表示自己会补偿罗彩霞2万元。
面对王峥嵘的趾高气昂,罗彩霞一家显得不卑不亢。
父亲罗美成在当地开了一家铁铺,母亲靠贩卖蛋卷为生,一家子都做的小本生意,收入也不多,因此罗彩霞学习特别刻苦。
王峥嵘的无理要求受到了王家人的一致反对,王峥嵘恼羞成怒地离去,并撂下一句狠话:
“认识我,是你的荣幸,不要不识抬举”。
嚣张程度,不言而喻。因为事发之前,他仕途一片坦荡。
王峥嵘曾任隆回县的公安局政委,在年时还被评选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
现在再看这个公仆称号,显得尤为讽刺。
一个是穷人家的孩子,另一个是公安局领导的女儿,身份悬殊。
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年5月5日,中青报用整整一页的篇幅,详细报道了罗彩霞事件,这等同于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这篇报道也引起了湖南省高层领导的重视,由纪检委牵头成立了调查组。
在这起造假事件中,当地公安局、邵东一中、招生办和贵州师范大学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年5月7日,公安厅调查组进驻邵东县,开始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
很快事情的原委就被调查清楚,调查组发布了调查报告:
为了圆女儿王佳俊的大学梦,王峥嵘先是收买了文科班的班主任张文迪,随后利用人脉关系获得了贵州师范大学定向补录的指标,再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了罗彩霞的户口迁移证,还拉拢了贵州师范大学的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唐昆雄。
这是一个群体性的作案过程,涉案人员之多,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年5月9日,王佳俊在贵州师范大学的学位证和毕业证被注销。5月11日,王峥嵘被刑事拘留,班主任张文迪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和降级处分。
得知班主任的处理决定,罗彩霞心情沉重,在高三的一年,班主任给予了她很多学习上的支持。
罗彩霞还在博客上给王佳俊道歉,对于王佳俊后续的处理结果感到同情。
对于曾经的同窗好友,罗彩霞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痛恨她的父母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一边又不忍心王佳俊四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
同情归同情,原则上的错误还是不可原谅的。
如果罗彩霞退缩了,那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前途,眼睁睁看着冒用者拥有光明未来。
03坚持维权
大多数网友表达了对罗彩霞的同情,以及对王佳俊一家的谴责。
随着事件的发酵,网络上渐渐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很多网站上突然出现了大量声援王佳俊的帖子,像这样标题的帖子比比皆是:
《王峥嵘未必想伤害罗彩霞,但罗彩霞却存心致对方于死地》
有人认为罗彩霞借助媒体的力量,获得了舆论上的巨大优势。
有人认为,王佳俊因为罗彩霞的“临门一脚”,失去了广州户口、工作和党籍。
一时间,罗彩霞承受了各种各样的谩骂:“毒蝎”、“恐龙”,还有很多更加恶毒的词汇。
谁对谁错明明一目了然,却有不少的网友企图靠舆论来扭转风向。
如潮的恶评,让罗彩霞在一段时间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以至于夜不能寐。
但是罗彩霞决定坚持下去,即便这条维权之路注定坎坷。
她希望她的经历不会再次出现,教育公平能够得到保障。
年5月15日,罗彩霞将王佳俊和其父母、邵东一中、邵东教育局、贵阳教育局、贵州师范大学一同告上了法庭。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正式立案,然而,邵东一中却对该案的管辖权提出了异议。
西青区人民法院驳回了邵东一中的诉讼请求,邵东一中对结果不服,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从天津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毕业后,困扰罗彩霞许久的毕业照补办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参加庭审,罗彩霞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来到天津,但是没想到一待就是八个月。
罗彩霞在天津等待开庭,然而全国各地却接连曝出类似事件。
原来,罗彩霞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人散落在各个城市。
很多人选择向罗彩霞打电话求助,寻求具体的解决措施。
罗彩霞一边做着导游的兼职,一边忍受着等待开庭的煎熬。
年10月,王峥嵘因为伪造公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原本是风光无限的公安政委,却因为“爱女心切”,成为阶下囚,王峥嵘的经历让人唏嘘。
相较于王峥嵘的刑事案件,罗彩霞则更关心自己的民事诉讼。
为什么开庭时间拖了这么久呢?
据法院工作人员解释,王佳俊下落不明,而杨荣华称自己精神状态不好。每次法院送达文书都是通过公告送达,而公告送达需要等待六十天。
盼星星盼月亮,罗彩霞终于接到了律师通知,案子将在10年的8月开庭审理。
04开庭审理
年8月1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罗彩霞被人顶替上大学一案,在历经一年多的调查后,首次开庭审理了。
罗彩霞共起诉了8名被告,但是第一被告王佳俊却没有出现在法庭上,缺席原因众说纷纭。
罗彩霞要求被告赔偿各项金额合计,元,法庭上,罗彩霞显得成熟且从容,一字一句地提出自己的诉求。
王峥嵘的辩护律师则认为王峥嵘只侵害了罗彩霞的姓名权,并没有损害罗彩霞受教育的权利。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王佳俊的出现,罗彩霞也不可能去贵州师范大学接受教育。
被告之一的唐昆雄一口咬定自己无罪,而帮助王峥嵘仅仅是因为两人之前有一些交情,不存在钱权交易。
其余被告也把自己的责任摘得一干二净,纷纷表示自己毫不知情。
王佳俊是如何拿到贵州师大定向降分的录取资格的?无人能解释。
虽然几名被告都坚称自己无辜,但是都表达了对罗彩霞的歉意。
既然无辜,何须致歉?言行不一的做法,也让人感觉甚是讽刺。
王佳俊父母的委托代理人在法庭上对着罗彩霞鞠的深深一躬,把整个庭审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罗彩霞就此罢休,并没有继续深究,而是选择了与其他人和解。
最终,罗彩霞收到了四万五千元的赔偿金,并放弃了其他的所有诉讼请求。
赔偿并不是打官司的最终目的,罗彩霞表示只是希望这件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可以给社会起到一个正向的引导作用。
很多人认为,这起案件中有些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而最终的处理结果,也显得不痛不痒。
对于这个案件的讨论却远远没有停止,譬如:
王佳俊假冒罗彩霞求学四年,为何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王峥嵘如何只手遮天,打通了一整个的录取流程?
普遍违规行为的发生,是不是侧面反映了制度设计的漏洞?
结案了,可是有些当事人的全身而退却给人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年8月31号,罗彩霞和成都某电视台签订了实习协议,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
她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媒体功不可没,所以现在自己想为更多人发声。
年3月9日,罗彩霞获得了“十年风尚公民”奖。
年2月,罗彩霞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主持一档经济栏目。
阴差阳错之中,当初那个被冒名顶替的湖南女孩,进入了所有新媒体人梦想的殿堂——中央电视台。
如果没有王佳俊的出现,或许罗彩霞应该按部就班地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
然而,正是因为自己的身份被冒用,这起事件暴露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自己的姓名也被众人所熟知。
罗彩霞的一生,幸也不幸,几经波折,但是最终的结局也算美满。
结束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然而,王佳俊父亲的做法,却显得自私又贪婪。
对于王佳俊来说,靠欺骗、篡改、走后门获得的一切,终究化为泡影。
想上大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应该建立在窃取他人身份的基础之上。
罗彩霞一案对于完善制度设计、规范录取流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也给所有想走捷径、通关系的人敲响了一个警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参考文献
1、中国日报:《罗彩霞案:个案正义背后的反思》
2、中国政府网:《教育部:“罗彩霞事件”性质恶劣 查处决不手软》
3、中国共青团:《罗彩霞走出法庭流泪希望事件就此结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