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s://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本文原标题:

芙蓉国里尽朝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教育事业成就综述

从80%以上人口是文盲半文盲,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从“人人想读书”到“人人免费读书”,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从每万人拥有高校在校学生不到1人,到高等教育迈入“大众教育”,普及化只差“临门一脚”……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教育事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

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万人,在职教职工93.7万人,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凝聚了湖南几代人辛勤耕耘的心血与汗水,是党和政府推动教育事业立下的不朽丰碑!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湖南教育规模从小到大,普及水平由低到高,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新跨越,正阔步迈向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说。

从“没学上”走向“上好学”

年,为扫除文盲半文盲,全省掀起扫盲识字热潮。上图为村小教师在上课。下图为瑶族妇女在学习写字。

朱明超,年出生于宁乡市资福镇红旗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回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历练,当时全村多口人,只有朱明超一个人读完了初中,是当地唯一的“知识分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像朱明超这样“有学上”的并不多。年,湖南省近万人口中,80%的人口是文盲半文盲,有的村甚至难以找到一个识字的人。

但就是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湖南建设起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继续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正大步向“上好学”迈进。

70年来,湖南教育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年,全省幼儿园只有19所,到年,这一数据是1.5万所,增长近倍;在园幼儿数从人增加到万人,增长多倍;每十万人口在校生数由3人增加至人;幼儿园教职工由56人增长到22.8万人。学前三年教育的毛入园率从年的0.3%提高到82.93%。

年,全省小学虽有所,但在校学生仅.26万人,校均规模仅58.82人,小学净入学率只有20%左右。到年,小学在校生人数接近万人,是年的2.7倍,净入学率提高到99.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由年的2.7%增长至.6%。义务教育阶段每十万人口在校生数,由人增加至人。学校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其中小学从所缩减到所,初中由所增长到所。

年,全省普通高中只有97所,这也意味着许多县连一所高中都没有。年,全省普通高中增加到所,较年增长5.5倍;中职学校增加到所,较年增长2.7倍。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增加万人,较年增长25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年的1.5%增长至92.54%。高中阶段每十万人口在校生数,由人增加至人。

年,偌大的湖南仅有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人,每万人拥有高校在校学生不到1人。而年,全省高校增加到所、增长23倍,在校生数增加到.3万人、增长倍。年,湖南每十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人,与年的9人比较,增长了倍。

此外,湖南民办教育也从无到有,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层次类型多样的办学体系。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近1.3万所(不含文化培训机构),在校生超过万人。

回顾7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南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基础教育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致力于接管与改造旧学校,建设新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世纪,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着力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步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方面,按国际通行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达15%,进入大众化阶段;达50%,进入普及化阶段。年是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历史性地突破15%的大关,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重大跨越。年,湖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9.83%,仅差“临门一脚”,就将迈入普及化阶段,实现新的跨越,铸就新的丰碑。

70年来,湖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求学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全省人民的文化科学素质。近年来,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在98%的高位。截至年,全省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2年。湖南教育为三湘大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劳动者和优秀人才,为湖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从“破旧差”走向“现代化”

年,江华第一民族中学瑶族学生正在做化学实验。

双师教学引领偏远学校老师专业成长,让瑶山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准备考试,要先出好题,还要掌握一门技术,那就是刻钢板,出试卷要靠老师把字一个一个刻到钢板上去。一份试卷我们要刻两个晚上,一旦刻错字还得重新来。”从教30年的怀化四中教师李青红回忆。

而比她从教更早的朱明超如此描述自己年入读的小学:“当时所谓的学校也就是几间土坯房,屋顶是用竹子编的,课桌就是一块旧木板搭的,没有什么练习本和铅笔,用的是石板和石笔。”

就校舍而言,年,全省小学虽有校舍万平方米,但生均仅有2.5平方米,而且绝大多数由年久失修、潮湿阴暗的祠堂、庙宇或民房改建而来。大学校舍,年,全省高校建筑面积不到8万平方米,生均为29平方米。

但到今天,无论是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沙高新区金桥小学,还是位于偏远地区的溆浦县统溪河镇学校,全省学校早已告别“老、旧、破、暗、危”的状况,成为了三湘大地最为漂亮的房子。截至年,湖南共完成合格学校建设1.3万余所,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

如今,走进湖南的许多偏远山区,甚至连村小也格外漂亮。泸溪县红土溪小学,校园面积不到8亩,一栋两层的教学楼,一栋一层的办公楼,新修的塑胶跑道格外亮眼,教学楼二楼还有音乐室、美术室和电脑室。

校长张斌介绍,这几年,县里陆续投入70余万元,改善了村小硬件设施设备——修建塑胶跑道,翻新教学楼、办公楼,添置艺体器材设备等。“由于村小与中心校距离近,中心校每周还都会有音体美教师来走教。”

70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国家和省里先后实施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芙蓉学校”建设、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省属高校基本建设补短板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共约投入各级各类资金多亿元,农村中小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最近两年,湖南积极推进将打造成全省中小学建设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和扶贫工程的“芙蓉学校”建设以及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将进一步改善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

瑶族特色的水口中心小学。

到年,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校的生均占地面积分别达20.04、38.25、41.85、31.14、53.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7.33、14.64、21.84、14.13、25.21平方米。高校占地面积、纸质图书册数、教学仪器设备价值分别是年的4.22倍、5.33倍、19.37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自年开始,省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同时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要求各地各校每年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的10%,有力支撑和保障以“三通两平台”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截至目前,湖南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6.11%,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85.41%。71.1万专任教师中,超过43万人借助“网络学习空间”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教研模式。

行走在华容县马鞍山实验学校,一间间窗明几亮的教室里,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全部配置到位。在湘西的古丈,站在群山环绕的毛坪村教学点小操坪上,打开手机设置,输入教学点WiFi密码,等个几秒钟,便能实现实时上网。在湘西南的双牌,这个80%以上面积被森林覆盖的山区县,借助一条条光缆、一套套终端设备,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穿山越岭,直达全县每一所村小、每一个教学点。

……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到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联通全世界,全省学校步入了崭新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

现在的李青红,再也不用刻钢板了,考试出题拷贝到文印室电脑,现代化的打印机在几分钟内就能将一个班级需要的试卷打印出来,“和原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从“低水平”走向“高素质”

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蓝家乐被分配到距离宁乡市40多公里的偏远中学——周南靳江中学教书。这对许多“95后”年轻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蓝家乐却十分乐意将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

像蓝家乐这样的公费定向师范生,湖南还有一大批。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年以后,又进一步加大了培养规模和力度,多类型、全方位、全覆盖培养优秀乡村教师,着力从根子上解决农村教育师资“薄弱”的问题。

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体系,年度招生规模为全国之最。截至年底,全省共招收培养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6.23万人,其中已毕业2.27万人。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共有教职员工10.93万人,“小学毕业教小学、中学毕业教中学”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年,全省仅有1所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只有人。中等师范学校虽有10所,另有联立、县立简易师范(初等师范)学校49所,总共只有在校学生人。

高等教育方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高校数量少,专业设置单一,人才培养能力非常有限。以湖南大学为例,年该校本科专业点(系)只有20个,在校本科生仅有人,无硕士生、博士生。

高素质的教师是兴教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年,7万余名不合格教师被清退;年,3万余名教师被解聘;年至年,经考核,6万余名“以工代干”人员和1.5万名民办教师转正;年底,全省县办教师进修学校由上年的14所骤增至85所;年,全省16个地(市)教师进修学院全部成立;年起开展的学历补偿教育,到年共让名小学教师、名初中教师、名高中教师分别获得中师、大专和本科学历;年,湖南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到切实保障……

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从培养、培训、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全省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年,湖南启动实施“芙蓉学者计划”,截至年底,全省共遴选了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和27名讲座教授。年启动了“芙蓉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全省共遴选了99名芙蓉教学名师。

从年起,湖南实现教师工资百分之百按月打卡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津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统一打卡发放。由此,困扰多年的教师工资保障问题基本解决。

自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来,截至年10月,先后为全省75个设岗县、市、区农村小学、初中招聘特岗教师5.12万人。

年以来,湖南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08亿元,深入开展中小学“国培计划”实施工作,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80.4万人次。

年来,湖南设立了“片区农村基层教卫人才津贴”,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偏远程度,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元、元、元人才津贴;把乡村教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范围,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根据任教年限的不同每人每月发放元至元不等的补贴。

年、年开展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两轮试点工作,共交流轮岗1.16万人次。年,湖南省开始实施“三区”支教工作,截至年底,全省共向受援县派出教师1.1万人次。

年,湖南在全省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完善了中小学教师职称三级评审体系,设立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近年共评审出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年,湖南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

年,湖南出台《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创新基层人才评价、提高基层人才待遇等七条措施,并出台《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一系列硬招、实招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截至年底,湖南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总数约93.7万人,与年相比增加约82.77万人,增长7.57倍。与此同时,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由年的58.75%、12.4%、36.2%提高到年的99.99%、99.8%、97.68%!

年出生的耒阳市南京中学退休教师谢朝琼告诉记者,40年前,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极个别是由师范分配下来的。由于师资缺乏,学校的九门功课,谢朝琼只有英语没有教过。如今的南京中学教师学历全部在专科以上,近年新招考教师与特岗教师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各科教师均是定岗定人,已无初中九科均能上的“全能型”教师了。

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湖南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70年来,湖南基础教育领域先后涌现出覃申媛、马安健、黄国雄、谭迪熬、李黎明、谭兰霞、盘晓红、胡进文、王怀军等重大人物典型,创造了“桃江经验”“东安经验”“郴县经验”“汨罗素质教育”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经验。

70年来,湖南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螺旋式”提升。截至年,湖南各高校共开设本科专业种,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87个专业类,本科专业点个;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主干领域。年以来,湖南累计培养博士2.1万人、硕士20.5万人、学士万人,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人才支撑。湖南有4所大学、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3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前1‰,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团队、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等指标均保持在全国前列。

从“人民办”走向“政府办”

社团活动,校园充满悠扬的琴声。

从“提供教育机会”到“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再到“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轨迹。70年来,湖南教育也走过了相同的道路。

时光回溯到几十年前,“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句刷在无数学校围墙上的“流行语”,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湖南各地出现了一个个教育建设的高潮。在各级政府不断努力增加教育投资的同时,全省人民,尤其是农村广大群众焕发出饱满的办学热情,节衣缩食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兴起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办学的热潮,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历史性变化和根本性改善。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南有中小学教职工50~60万人,其中民办教职工约占了一半,他们的工资主要由农民负担;截至0年,湖南中小学的校舍总面积达多万平方米,所耗的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由农民集资提供;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有近一半由农民承担。

据统计,年东安会议后,根据当时情况,考虑群众可承受力,湖南仍采取了国家办学和群众集资办学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全省人民掀起了集资办学热潮,这次会议后仅仅几个月时间里,全省便集资1.5亿元。年,全省集资2.5亿元;年,全省农村教育集资4.6亿元。此后,教育集资一年高过一年,年达7亿元,年达8.16亿元,年达8.85亿元。

历史不会忘记,全省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为实现从普及小学教育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为加快湖南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7年春天,全省农村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用再缴纳学杂费,湖南每个适龄儿童手上握着一张免费教育券,湖南最终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跨越。

现在,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两条腿走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办学,转变为“国家投入为主,各级财政分担”办学,全面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和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拨款标准和拨款体系,全面建立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资助体系,如城乡义务教育免费、中职免学费、贫困家庭学生免高中学费和免教辅资料费等。

现在,全省办学实现了由收费向免费、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并由此带来了制度环境的改变以及观念的变化和巨大效益,有力保障了湖南教育事业全面快速的发展。年,全省教育经费总量达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亿元,占比达76.8%。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总量为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拨款达亿元,占比达91.7%。财政投入98.61亿元,积极推进高校化债,防范财务风险。高校债务由年末的.42亿元,下降到年底的20.82亿元。

“人民教育人民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实际上,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发端于湖南的话,无比通俗地说出了教育在党委、政府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年6月,湖南就召开了全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大力提升教师地位。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邵东县和长沙县召开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暨义务教育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进入21世纪,湖南把教育工作摆在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把教育作为增强我省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基础与关键环节,确保湖南教育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强省”的建设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湖南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从人才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响亮地提出了“科教强省”的战略目标。

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保障下,70年来,湖南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文盲大省、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的跨越,正朝着教育强省的目标奋力迈进。

70年翻天覆地。今天,湖南的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义务教育跨越了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两大关口,开始向优质教育均衡迈进。从年开始,至7年经国家评估验收,历时14年,湖南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光辉目标。年起,湖南又按照“分步实施、分类评估、前快后慢”的思路,稳扎稳打,持续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前已有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认定。年,湖南将推动最后一批15个县、市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验收。如果顺利通过,这将是湖南教育改革发展又一里程碑式的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湖南义务教育发展全面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调整、大发展,正大步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目前,湖南初步构建起具有湖湘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湖南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省直有关部门陆续制订了教师编制、生均拨款、校企合作等文件,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稳步发展,高职高专在校生56万人,排全国第五;中职(含技校)在校生78.9万人,全国排名第八;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稳定在96%和88%以上。入选国家示范专业点38个,全国排名第二。近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获奖总数均排全国第五;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数和获奖总数分别排全国第四和第五。

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走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70年来,全省高校办学条件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快速增长,招生人数持续扩大,年,湖南从“精英教育”阶段迈过了“大众教育”关口,即将迈入“普及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服务能力“裂变式”增强。近年来,全省高校承担了省内80%以上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全省获得的27项国家科技大奖,20项由湖南高校拿下,占比74%。

“70年来,湖南教育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集聚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蒋昌忠说。

来源:《湖南教育》年10月A版

作者:阳锡叶

在看点这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