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笼茶绿,竹露滴清响。近日,在山清水秀的湖南湘西州古丈县,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贷款湖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项目宣布正式启动。该项目历经两年多的筹划准备,总投资12.3亿元人民币,项目实施期为5年,覆盖湖南4个市州10个县市区个行政村,预期受益农户32.8万多人。
项目启动会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珂昕摄
“项目启动既是对过去两年努力的回报,也体现了农发基金和湖南对进一步利用国际经验和资金推动各县村从摆脱贫困向乡村振兴发展的意志。”农发基金北京代表处国别项目官员孙印洪在启动仪式上说,湖南作为唯一一个连续3次实施农发基金项目的省份,本项目的启动再次展现了湖南利用外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效果。
/3次申办农发基金投资项目/
在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是湘人崇尚的优秀品质,这一点在农业引资引智上也得以彰显。
早在年,湖南省农业农村部门就申请了农发基金贷款,实施了“湖南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综合发展项目”。
龙山县项目支持的百合育种基地和道路建设情况。
“第一次项目的实施是从年到年,项目内容包括小额信贷、作物生产、社会支持服务、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五部分。”湖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黄伯军介绍,第一次利用农发基金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过困难,如项目信贷资金(小额信贷)转贷机制上意见的不一致等,项目还一度停顿。“经过反复调整,最终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促进了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户生活水平。”
对比第一个项目申请农发基金贷款1.04亿元人民币,政府配套资金0.31亿元,农民自筹0.11亿元,-年实施的“国际农发基金贷款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农村综合发展项目”,申请农发基金贷款和配套国内资金都大幅增长,最终累计完成投资5.93亿元,项目覆盖县市进一步扩大。
黄伯军(左二)陪同马泰奥(左三)在邵东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两次利用外资,作为执行方,湖南有何经验和收获?黄伯军总结道,一是高度重视,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制和管理队伍。20世纪90年代初期,湖南就成立了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办公室,设立专门的农业外资管理机构,并从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队伍;二是结合农业农村实际情况,及时提出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组织宗旨的意向项目;三是认真做好外资项目和国内项目的结合实施,尽最大努力发挥项目的效益和效果。
正是由于这样的上下齐心、实事求是,项目实施赢得了农发基金的高度肯定。“湖南执行项目的各级政府机构的表现被认为是模范的。毫无疑问,前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农发基金驻中国、韩国及朝鲜代表马泰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第二个项目,适逢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项目能够结合中国扶贫政策,综合施策、精准帮扶,为湖南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滴改变带来的扩散效应/
古丈县岩头寨镇梓木村坐落在平均海拔米的山上,距离县城15公里。开车前往,盘山路两旁目之所及皆是如碧青山,五颜六色的野花在阳光下开得灿烂。
项目工程纪念碑。
入村岔路口,一块并不起眼的石碑静静立在草木掩映处,上面写着“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岩头寨镇梓木村”,并标注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信息。
“从这里到村委会的路程,大概6公里。”古丈县外资外援办主任周春桥告诉记者,梓木村的这条出村路从无到有,是农发基金项目带来的“开山辟路”,“当时外面的乡道已经修好,就差这条出村路,村民们以为还要再等,没想到一下子有了项目支持。”
村里的八月瓜种植。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珂昕摄
一条砂石路,为封闭的梓木村打开了向外的大门。村民们出村不用再翻山越岭,村里的油茶、鸡鸭可以更顺利地卖出去,村民们出去打工也更方便了。没过多久,县里的配套资金也到位了,打下基础的砂石路,又在村民和建筑队的一锹一锨下变成了如今的硬化路。
“我回村的那一年,路修好了。”返乡回村的汪明青,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从小在村里长大,知道村民们想要发展的心情有多么迫切。“我把认识的能人也叫回来,成立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他说。
彼时,帮助村民发展产业也是农发基金项目的重要内容。梓木村成立了金铂农牧专业合作社,全村户,有77户入社,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林下养土鸡,每年可以出鸡-只,每只能卖到-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农发基金产业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像修沟渠、修河堤、修工作道,还聘请了老师和技术人员,给我们讲技术讲市场。”汪明青说,同时,因为项目要求当地进行配套,县镇也整合扶贫资金和项目扶持村里。几年下来,由合作社牵头,全村种养产业全面开花,养鸡养牛、种油茶种果树,并于年成功实现了村集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双脱贫。
汪明青(左)与村合作社负责人查看养鸡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珂昕摄
“今年我们也提交了参与项目的申请,主要想在村落改造、产业提升、茶旅融合、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自己家乡的振兴。”汪明青说,村民们都很感激能拿到农发基金项目,“大家觉得,村里的变化就是从那条出村路开始的。”
正如梓木村一样,接受过项目资助的村庄都在不同层面受益,有的村实现了安全用水,改变了卫生习惯;有的村改善了生产条件,不再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更多的村发展起了香菇、茶叶、柑橘、红薯等特色产业,借投资之手,增强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泸溪县项目橘园。
“农发基金项目以农户受益为靶心。”孙印洪说,以这样的目标结果为导向,农发基金希望在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前提下,参与各方都能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尽最大努力打造小农户受益的、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和农业发展模式。
/新项目注重女性赋权和青年发展/
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项目实施经验的不断积累,为湖南申报执行新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要充分认识到本次项目的新特点,掌握项目的新要求,勇于面对挑战,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实施工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兰定国在启动会上对各执行单位提出明确要求,认为特别是要把握项目注重包容性发展、注重性别变革与妇女赋权以及注重发挥农村青年作用的新特点。
女性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女性获取资源的能力仍然相对较弱,是需要更多鼓励、机会和成长的群体。在此次项目实施中,农发基金邀请联合国妇女署参与支持,推动乡村的性别进步与妇女赋权。
围绕第三次项目,农发基金和联合国妇女署对执行干部进行项目培训。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珂昕摄
“如果不积极动员运用妇女的能力提高农业技能、适应气候变化和扩大可持续农业企业的规模,确保农村家庭的就业和收入以应对不断上升的气候风险,我们就无法振兴农村经济。”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SmritiAryal)说道。
作为项目内容,“香橙妈妈”乡村女性就业创业赋能活动7月底在凤凰县正式开班。首批50多位农村女性学员一起学习时间管理、金融财务、产品包装、直播带货等课程,并进行直播实际操作训练。
“我想通过这次学习,让自己有一份收入,不要让我的小孩当留守儿童”“我想把好的东西推向全国各地,带动家乡的妇女共同创业”“我觉得现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想通过这次学习,让村里的人不用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在村里就能就业”……
朴实的目标透露着当前农村女性希望改变现状、提升能力和获得更多机会的真实需要。“本次项目将通过创造新就业机会、提供创业资金以及开展培训等方式赋能农村妇女和青年。”马泰奥说。
桃源县茶庵铺镇茶庵铺村项目茶园采茶情形。
年是农发基金向中国提供首笔贷款的第40周年。40年来,农发基金资助了33个项目,价值约30亿美元,其中农发基金贷款10多亿美元。“这些项目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实施,约多万农村家庭多万人受益,其中大多数是贫困或弱势群体。”马泰奥表示,如今,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胜利,农发基金与中国合作的重点也将从扶贫转向成果保持和乡村振兴,并继续深化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知识分享与南南合作等领域的合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珂昕
原标题:国际金融“贷”动乡村振兴——湖南持续利用农发基金贷款推进乡村发展观察
图片:农民日报、湖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监制:杜兰萍编辑:陈艺娇赵倩倩(实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