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换来产业新动能
——看邵阳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邓晶琎
自从用58台自动化机器取代了多名注塑工,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亿电气”)注塑厂厂长毛正平的工作愈发得心应手。
11月26日,在邵东县的东亿电气注塑车间,毛正平向记者介绍,邵东县去年从沿海引进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东亿电气“量体裁衣”制造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于打火机注塑工艺。
“现在,一个车间只需几名工人配合机器操作,劳动强度降低了,效率大大提高了。”毛正平说。
近年来,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升级,正为邵阳这个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助推“邵阳制造”迈向“邵阳智造”。
“邵东货”插上了智造“翅膀”
3D打印出来的漫画人物、会行走的智能箱包、自动感应式打火机……11月26日,在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琳琅满目的新奇产品吸引了记者一行的目光。它们都产自邵东。
“邵东货”曾一度被等同于“廉价低端”,是什么让“邵东货”变身成了“高新奇”的精品货?
记者在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内的生产车间找到了答案。
这里的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前,只有几名技术人员在操作着精密的仪器,生产紧张而有序。
“我们主要为传统制造产业提供智能装备快速加工服务,邵东当地的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朋飞介绍,打火机龙头企业东亿电气的自动化生产线,正是与该研究院合作而成。
年1月,邵东县委、县政府从广东佛山引进组建了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院既是一个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的快速加工技术服务平台,同时也为引入机器人、自动化、3D打印等智能制造企业入驻邵东提供基础配套。
目前,研究院内设有深孔钻精密加工区、精雕精密加工区、真空热处理车间、镜面火花加工区等功能区;拥有大型加工设备4台、高速精雕机器12台等高端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专业设计团队20余人。
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书奇告诉记者,年,东亿电气通过与研究院合作,实现了“机器换人”,在劳动用工减少80%的情况下,产值却同比增长了40%。
打火机行业转型成功的经验被邵东县委、县政府“复制”到皮具箱包、小五金、印刷等传统行业。
依托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邵东县去年成功引进了飞拓自动化、中捷精密、先临三维、莲花无人机、亿智软件、盈峰节能等21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新引进的企业与皮具箱包、小五金等邵东传统行业合作,为产业升级发展打开了技术枷锁,帮助完成了现代化改造。
年,邵东县实现年产打火机亿只,注塑打火机占全球市场份额70%;年产工具小五金3亿套件,7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及港台地区;书包占全国市场份额70%,畅销俄罗斯、巴西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邵商返乡青睐“智能制造”
27日,全球邵商大会召开。这两天的邵阳格外热闹。
“这么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邵阳,太震撼了。”这是客商唐凌波参观邵阳经开区后的感受。
唐凌波是武冈人,在广州经营一家科创技术服务公司。他说,邵阳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园区很多企业实现了工业4.0制造,产业转移已初具规模,逐渐成为大家争相投资的沃土。他此次过来考察产业集聚情况,希望能在家乡投资。
而在唐凌波之前,早已有越来越多的邵商返乡,围绕智能制造等产业投资兴业。
位于邵阳经开区的亚洲富士电梯邵阳生产基地,机器人生产线正在生产电梯箱门。几块不锈钢板被一台机器人抓取后,再经过另外3台机器人的“传递”,几分钟后“变成”了一块电梯箱门成品。
“这里只需要2个人操作编程就可以了,过去一条生产线需要近80人。”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要辉是邵阳县人,他说,企业在深圳坪山已经耕耘了十几年,近几年邵阳发展特别快,因此决定把扩建的生产基地选择在了自己的老家。
“对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回老家也算是一种反哺,希望它能建设得更好。”王要辉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邵阳生产基地的高管中,有近三成都来自深圳总公司。随着今年底怀邵衡铁路通车,邵阳去深圳的高铁车次将更多更快,两地间的交流将更加便捷。
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中,特别提出了要发挥邵商在开拓东南亚市场的积极作用,积极参与东盟区域合作。而亚洲富士电梯邵阳生产基地于今年刚建成投产,就有了多家东南亚企业的订单,下一步将积极拓展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南非市场。
更多邵商返乡,将目光锁定了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等领域。
目前,邵阳经开区已吸引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家邵商入驻。中电彩虹集团特种玻璃总部、珠海横琴环保装备制造、桑德锂电池制造等纷纷进驻,亚洲富士电梯、通达汽零、恒天九五等相继投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