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竹编技艺
年被列入梅州市第四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蕉岭县地处山区,盛产毛竹、苗竹等竹类,竹类品种多,产量大,竹编技艺发达,竹编工艺的制作和生产是客家独有的一门手工技艺。据考证,蕉岭竹编技艺历史悠久,已有多年,尤其是清初以来,竹编技艺迅猛发展,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生产生活用品向高档工艺品的发展蜕变。
历史渊源
蕉岭是养生福地,宜居绿洲,居住着从中原迁徙下来的客家人,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学会了适应自然、师法自然的技能。这为竹编工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一、竹编技艺起源的地理环境
蕉岭境内有福建武夷山脉纵贯全境。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定地理环境。县境四面环山,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境内山系排列有序,山脉走向有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类。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笔、铁山嶂、皇佑笔等6座。主要河流韩江二级支流石窟河在县境内长61.4公里,集水面积.2平方公里,县境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季长,雨量充沛,由于南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冷空气影响减弱,所以冬季并不十分寒冷。蕉岭地理环境优越,林业资源丰富,尤其以竹林居多。在蕉岭境内,随处能看到茂盛的竹林,为竹编工艺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二、竹编技艺的文化环境
竹编工艺是起源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的实用手艺,它的产生发展与当地环境、本土的习俗有密切的关系。蕉岭客家人自中原迁徙而来定居,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本地风俗相结合,形成了特定的客家文化。在与自然的环境作斗争中,客家人学会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的价值,以竹、木、草等为材料,开发制作日常生活用品。制作过程中融入中原文化,使手艺制品有了新的内涵。特别是竹编工艺制品,它不仅是日常生活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还融入客家人的世俗文化生活中,比如婚嫁中的箩屉等。
三、竹编技艺的成熟发展期
蕉岭县竹编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到了清代进入成熟发展期。这一时期竹编工艺迅猛发展,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单一生产开始进入作坊式的小规模工业生产。不少竹编艺人以此谋生,还传带徒弟。在旧时镇平墟日,赴墟赶集出售竹编制品的非常多,官方还在东门特意辟出一条街,专门出售竹编制品。
代表性传承人
#
张庆生
蕉岭县蓝坊镇人,清康熙年间竹编艺人,擅长编织农具如竹箩筐、簸箕等实用竹具。因其娴熟的手艺,在编织时竹篾在其手中上下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在当地有竹编鬼手之称。
#
刘永福
清末民初约人,蕉岭文福人,祖传竹编手艺,为当地乡亲编织、修补竹具用品。由于其手艺高超,服务周到,深得欢迎。
#
陈春礼
民国初期人,是个残疾人,主要编织生活中的一些竹具,如竹床、竹椅、竹筛等。其最擅长的是编织的客家新娘行嫁大箩筐,由于制作精美,深受欢迎。
#
徐福海
蕉岭县文福镇人。自学竹编手艺,善编织各种器具,尤工编织动物生肖的小艺术品,深得百姓喜爱。一生授徒无数。被当地人称为竹编大师傅。
#
徐万华
蕉岭县长潭镇人,上世纪初人,主要编织家用竹具。
#
肖福城
蕉岭县北磜镇人(今南磜镇人)。师承家传,在家开作坊,平时有10多个工人,生产商品销往福建、梅县等。
#
陈强林
蕉城镇人,擅长编织竹门帘、窗帘,做工精密。
#
丘茂生
聋哑人。丘为了谋生,靠拆析竹器成品揣摩竹具制作技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聪颖的头脑,全面掌握了竹编工艺,擅长编织制作竹椅、竹床等生活用具和农用用具。
#
陈伟钦
蕉岭县三圳镇人。擅长编织竹笠、箩筐等。其编织的生活用品,至今受到群众欢迎。
竹编技艺简介
蕉岭县地处山区,盛产毛竹、苗竹等竹类,竹类品种多,产量大,竹编工艺发达,竹编工艺的制作和生产是客家独有的一门手工技艺。据考证,蕉岭县竹编工艺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竹编艺人层出不穷,且竹编工艺广为普及。
蕉岭竹编的主要产品有竹篼、竹篮、竹盘、竹扫、竹筛、竹盆、竹椅、竹插、竹笼、竹框、竹箩等近15个大类、多个花色品种。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笔筒、竹席、竹包、碳包、竹枕、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竹编器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产生活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艺术灵光。
蕉岭竹编所用原料,一般是生长3年左右的毛竹。这一时期的毛竹生长成熟,具有坚韧柔软的特点,经过去掉竹的头尾,精心挑选中间一段的颜色一致而又无斑点、节长质细的部分储备起来,以备生产所需。在竹编过程中,主要采用经纬编织法,首先储备的材料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定型等多项工序后,再经过编、绞、琐、插、穿、扣等工艺技法,编织出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竹具器具,这些编织竹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竹具器具有结实耐用、环保、使用方便的特点,至今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塑料制品、金属日用品的大量涌现,占领了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市场。竹编产品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但在市场上销路不佳,更是由于其制作工艺繁琐耗时,利润低薄,竹器编织师傅纷纷转行,靠其他手艺谋生,使致竹编技艺青黄不接,传承出现断层,濒临“自然消亡”的危险。
目前,蕉岭县已把“蕉岭竹编技艺”列入重点非遗保护项目,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协调组织开展“蕉岭竹编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专门拨出经费,非保中心组织走访各镇竹编技艺老艺人,认真详细记录竹编技艺流程特点,关心老艺人生活现状,同时鼓励年轻一辈学习蕉岭竹编技艺,致力于竹编技艺的全面普及和发展,出台相关保护政策等一系列保护措施,逐渐让竹编技艺成为人民群众家喻户晓的传统手艺。只要我们能秉承“继承、发扬、传播客家传统技艺”的宗旨,蕉岭竹编技艺必将世代相传。
主要特征
蕉岭盛产竹子,种类齐全,为竹编工艺的发展提供天然条件,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竹子做成的用品,特别是在农村,竹子的用途就更加的广泛,竹制品随处可见。并造就了许多编织竹器的能工巧匠。
从山下砍伐下来的竹子经过剖削成粗细匀净的蔑丝,再经过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后,就可以用十字编、人字编、六眼编等多种编织方法变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做成的产品有方形的竹椅,圆形的竹箩,有长条形的竹筛,有锥形的捕鱼工具等。
重要价值
竹编器具是蕉岭地区流传较广、深得人民群众喜爱的生活生产用品,是客家手工艺的一朵奇葩。
竹编器具实用经济,轻便耐用,造型优美,还有安全环保的特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竹编技艺具有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历史,是客家世俗文化的一个特征。
保护和发展竹编工艺,对发展林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满足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艺术的需要,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竹制品具有环保节能、绿色健康的功能。
类别:传统技艺
批次:第四批
保护单位:蕉岭县文化馆
来源:蕉岭县文化馆、美丽客都
点阅读原文
求职
招聘
房产
转让
二手
拼车
优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