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为充分展现各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现推出“十三五”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
编者按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三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湖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图为湘西州凤凰县山江镇老家寨村安置点
年11月3日,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天。
深秋的三湘大地,天空寥廓,生机盎然。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着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深牵挂,步行来到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一走进苗寨,就深入贫困村民家中,仔细察看他们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同村民们亲切地拉家常、算收支、话发展,与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从此,一场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减贫实践,从湖南花垣十八洞村始发,深刻改变了中国大地上无数贫困群众的命运,谱写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新篇章。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湖南,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首倡之地,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作风,以初心使命为墨,以为民实干为笔,一笔一画,努力书写精准扶贫的湖南答卷。
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啃下硬骨头
“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基本方略。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五个一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事关脱贫攻坚工作全局。
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年12月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湖南省委、省政府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年12月4日,率先在全国拉开易地扶贫搬迁大幕,在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诞生地——茶陵县,启动了全省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建设。
(一)雄关漫道真如铁
湖南,搬迁规模大、搬迁区域广、搬迁群众深度贫困户多。“十三五”期间,湖南易地搬迁69.4万人,相当于搬迁一个中等县的人口规模。涉及多达个县市区,包括全省51个贫困县、24个民族县。搬迁区域重点集中在武陵山、罗霄山两大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的高寒、地质灾害、石漠化区域以及洞庭湖区“水窝子”等区域,搬迁任务重、难度大。
(二)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
为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湖南坚持高层次推动、高密度部署、高强度推进,举全省之力啃下易地搬迁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省委书记、省长坚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带头抓、用情抓,先后10多次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门会议,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和分管副省长担任“双召集人”的高规格联席会议制度,24个省直部门共同发力。省、市、县、乡、村五级,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层层压实责任,向贫困发起总攻,全省上万名党员干部投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攻坚大战,用不曾停歇的脚步丈量出识别的精准,用心血与汗水浇筑起搬迁的速度,以实干与担当托起贫困群众安居梦。
(三)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为了与贫困决战,湖南坚持高起点规划和部署,编制了湖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研究出台了《湖南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意见》等20多项政策,印发了《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挂牌督战方案》。省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易地搬迁委领导联点包片责任制,每名委领导负责一个市州,把责任直接落在每名委领导肩上。从政策出台到执行,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坚持“严”字当头,严守“四线”标准,严格责任落实机制、问题发现整改机制、考核问责机制,“零容忍”态度对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确保“三个%”:即核对检查%到户,政策执行%到位,问题整改%。一抓到底,专门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常年巡查,开展“三排查、三签字”专项行动、“三率一度”入户核查,对全省个有易地搬迁任务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督导巡查,对全省已建成的搬迁房进行全覆盖核查及“回头看”核查,誓言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年12月14日晚上7点多,考查组队员刘城、俞晓倩前往衡阳县库宗桥镇和源安置点入户调查,因连日降雨和冰冻,突遇山体滑坡,车辆前进受阻。当地随行建议另选调查对象,但考察组坚持下车步行,绕行翻过两座山头,顶着寒风在冻雨中走了1个多小时,才来到贫困户王讨生家中。做完调查回到住处,已是凌晨时分。
这就是省联席办年轻同志们的工作缩影,一年天,2/3的时间出差在外。他们说:“心中有愧啊,愧对家庭、愧对父母、孩子和伴侣。但是,我们不后悔,我们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收获了69.4万搬迁群众的幸福笑脸,值!”。“值”,短短一字,铿锵有力,体现的是“先忧后乐”的湖南精神和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作为。有这种精神和担当,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四)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
经过3年苦干实干,湖南共投入亿元专项建设资金,建成集中安置区个,总住房面积万平米,集中安置11.6万户,全省69.4万人搬迁任务如期完成。
凤凰县禾库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湘西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建设栋套安置房,安置禾库镇、两林乡、腊尔山镇等高寒山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这里的每一栋搬迁房,都融合了苗族建筑黄墙青瓦、飞檐斗拱等特有元素;整个安置区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鹤城区53岁搬迁户夏运金搬迁之前,长期住在羊圈里,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单身汉。按照政策,他和母亲两人搬进了50平米的新房子。一搬进新房子,他就幸福地脱了单。他请记者为他在新房前照一张全家福,并高兴地告诉记者,再过几个月,孙子就要出生。
图为湘西州凤凰县禾库镇安置点
行进在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现场,一个个集中安置点,一栋栋崭新搬迁房,如同一道道靓丽风景,令人目不暇接,给如诗如画的湖湘大地抹上了现代和幸福的色彩。
敢问路在何方勇当探路先锋
搬迁对象如何识别?人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路在何方?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无不考验着湖南的智慧和能力。
自古以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就是流淌在湖南人血脉中的鲜明印记。今天,这种湖湘精神激励湖南人在易地扶贫搬迁主战场,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勇当探路先锋,在精准识别、集中安置、国企总承包、互联网+监管等方面摸索出了易地扶贫搬迁“湖南经验”。
(一)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万事开头难。搬迁对象识别难、搬迁区域界定难、易地搬迁与危房改造等方式区别难……“精准识别”是需要破解的第一道难题。
按“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要求,湖南在全国首创了“先定区域后定人”的高精度识别经验,将搬迁区域锁定在高寒、地质灾害、石漠化等重点区域,一是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二是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三是地震活跃带、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四是易渍易涝湖区低洼区;五是县域内水源保护地、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等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不宜开发区;六是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并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远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七是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别重且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和D级危房存量大的行政村。根据上述7类划定标准,以村民小组和自然村寨为单位,按照乡镇申报、复核确定、公示公告、上报备案等程序,统筹划定迁出区域,再从划定的迁出区域内甄别确定搬迁对象,以“范围精准”进一步确保“身份精准”,扣好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粒扣子”。同时,加强对识别搬迁户的跟踪排查,通过核实再核实,排查再排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坚决清退,新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确保“应搬尽搬”。
(二)“易”得好不好,选址是关键
易地扶贫搬迁,是“易”而非“异”。“异”多指物理的不同,而“易”重在质的改变,出发点是挪穷窝、拔穷根,落脚点在易脱贫、易致富。分散安置选址难把握、标准难控制、资源难配置、帮扶难到位,只有全面实行集中安置,才能彻底解决贫困人口普遍长期面临的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婚娶难的生活困境。
按照城乡统筹、布局优化等要求,湖南创新确立了“四靠近”的集中安置选址原则,即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将全省个集中安置区的选址,紧邻生产生活要素集中区域,60%依托中心城镇,30%紧靠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种养区,10%依托交通等基础设施便利的区域。
宁乡市将黄材镇炭河里遗址公园西北角一块价值多万元的熟地,建成“千手爱心大屋”,用于安置黄材镇、沩山乡、巷子口镇的个贫困户。
平江县作为全省搬迁任务第一大县,在县城紧靠园区的洪家塅规划建设了全县最大的集中安置区,将全县有意愿搬迁到县城安居的名搬迁人口,全部搬迁到洪家塅进行集中安置。搬迁户罗春桂和妻子在离家只有一公里的平江县港盛针织厂上班,两人每月加起来有多元收入,家里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已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集中安置,一通百通。江华、通道、芷江、宜章、城步、保靖、桃源等地大打旅游牌,将集中安置点向景区靠拢;靖州、麻阳、江永、绥宁等地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布局建设集中安置点,大大加速了搬迁户的脱贫进程。
面对年超50年一遇的洪水,全省集中安置区没有发生一起水淹和地质灾害。临湘市羊楼司镇年6月曾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地质灾害,结合灾后重建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紧邻集镇和园区的地方,规划建设了窖山片区集中安置点,将全镇5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搬出了地质灾害区。搬迁户李四平在那场百年不遇的灾害中住房倒塌、田地冲毁,一家人的生活陷入绝境。他说:“住在这么好的搬迁房里,再也不用担心山体滑坡了,睡的安稳,住的安心,过的踏实。”
(三)易地扶贫搬迁,搬的是安全房、放心房、幸福房
如何搬的既快又好?工期质量如何保证?串标围标现象如何预防?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出大问题。湖南省委常委会多次进行讨论,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要不越“四线”,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项目建设“总承包、零利润”的湖南模式,大胆引入国有企业总承包,全省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全部委托湖南省建工集团进行总承包建设,实行交钥匙工程。
新邵县潭府乡集中安置点“潭府新城”,集中安置户人,共11栋套住房,总面积平方米,实行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住房整齐布局,全部为“底层门面+三层住房”结构,学校离安置点不到一里路远,周边还有银行、超市、医院等服务机构,让搬迁群众享受到现代化都市的小区生活。炎陵县龙伏村集中安置区充分考虑日照、通风、采光,每排之间规划了7.5米宽的道路。安化县平口镇集中安置点实现雨污分离,引入了天然气。华容县禹山镇集中安置点房前屋后的沟渠、荒山都种上了桂花、茶花、红叶石楠、樟树等苗木,形成了一条富有湖区特色的沿河生态长廊。
(四)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点多面广,监管必须要实现度无盲区、无死角
湖南率先尝试“互联网+易地搬迁”监管模式,开发了“互联网+易地扶贫大数据平台”,集易地搬迁户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设及搬迁对象后续帮扶情况实时调度等功能于一体,与省扶贫领导小组脱贫攻坚“三落实”动态监管平台、省人社厅就业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对分散安置项目监控到户,对集中安置项目监控到点的动态、全程、全覆盖管理。
对巡查发现的问题,绝不放任,严格整改。突出“一单五制”,即问题清单和问题交办制、问题整改责任制、问题台账管理制、整改清零销号制和整改不力通报制。全面压实问题整改责任,对重点问题建立整改情况“一日一报”制度,整改责任单位每天通过拍照上传等方式报告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一次次大胆创新与探路,收获了喜悦和人们的信心,更搬出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湖南特色”。
下好后扶“精准棋”敢叫日月换新天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致富则是初心。
图为湘西州花垣县后续帮扶车间
近年来,湖南坚持下好后扶“精准棋”,超前谋划后续帮扶工作。年在制定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时,同步规划了后续产业建设工作,设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和就业扶持财政专项,按照“一户一就业”目标,建立了“政府+劳务经纪人+搬迁户”的就业扶贫服务模式,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余名。同时,全省共开发公益性岗位多个,兜底保障搬迁户弱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棋落琴盘,清脆有声
“扶贫车间”搬到了家门口。沅陵县率先将“扶贫车间”开到集中安置区,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镇村集体闲置场地和集中安置点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企业+车间+贫困户”脱贫帮扶新路子。贫困户李丽芳搬迁新居后,就近进了官庄镇鞋业扶贫车间,每月能收入多元,她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每天下班后还可以做家务和照顾小孩”。目前,沅陵县已创办扶贫车间41个,安排就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人均月收入在元以上,真正做到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地脱贫”。据统计,全省在集中安置区建成扶贫车间个,吸纳约4万人次搬迁贫困人口就业。
就业再也不用去远方。吉首市经开区集中安置点安置了全市7个乡镇48个行政村的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园区内32家企业为搬迁户提供岗位个。邵东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位于县城生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附近,安置了户人。通过开展就业培训,18—60岁的名健康劳动力全部就业。60—70岁当中有就业需求的16名健康老人,也都安排了上岗。
特色品牌拓宽致富路。新晃县依托地理标志产品——新晃黄牛,采取“合作社+基地+搬迁户”模式,通过受益分红和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带动搬迁户增收脱贫。麻阳县兰里镇安置区对小区内的66间商铺进行招商引资,以整体出租方式盘活产业用房资源,先后引进了两家电商企业,经营冰糖橙等特色水果,安排家门口就业余人。
图为常德市石门县易地搬迁户土鸡养殖基地
产业小镇引领奔小康。石门县三圣乡集中安置点探路小镇模式,组织易地搬迁贫困户,组建了巴马香猪、红心猕猴桃、苗木、高山蔬菜等4大专业合作社,发展起生态循环农业。安乡县汤家岗村集中安置点引进和培育了6家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8个养殖大户,共流转土地余亩。搬迁户陈学新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一年每亩元,土地二次分红还有元,两口子一起跟老板打工,一年挣2万多,加起来有3.8万元,人均超过1.2万元,已经脱贫了。”
(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龙山县洛塔乡贾家台集中安置区位于集镇中心,搬迁户田贵刚原先居住的地方至今没有公路。搬出来后,在后扶政策支持下,他承包了50亩田土种植烤烟,一年纯收入8万多元。他说,现在自己做梦都在笑,真是搬出穷窝窝,捧上金钵钵。
双牌县搬迁户蒋吉军流转亩土地,雇用安置点的贫困户共60余人种植香芋、南瓜和有机稻,从“打工族”转变为“创业者”。
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易出了新天地、过上了新生活,一张张笑脸绽放在青山绿水中、幸福生活里。
“易”得广厦千万间搬迁群众俱欢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绝对不能一搬了之。搬得出是基本,稳得住是根本。搬的是房子与地方,稳的是人心与信心。搬迁要脱贫,更要让搬迁户脱胎换骨,焕发出奔向美好生活的精气神。
针对集中安置点党员作用发挥难、社区融入难、有效治理难、长远发展难等现实问题,湖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思想文化工程建设的通知》文件,坚持易地搬迁到哪里,支部堡垒就建到哪里。同时,注重扶志奋斗教育,营造争创文明安置小区浓厚氛围,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风气好、能致富的美好愿景。
(一)稳不稳得住,党建是旗帜
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明确1名党员或能人联系5户搬迁群众,探索“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新模式,开展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促进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
芷江县在集中安置区按楼栋划分为若干个党建网格,实行社区党建网格化分片包干责任制。该县七里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安排有全县17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2人。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坚持冲锋在前,共劝离外来机动车辆余台,劝返串户人员余人,劝散聚集人员余人,将疫情死死地挡在安置区外。村民们说,有党组织在,他们安心;有党员在,他们放心。
(二)稳不稳得住,服务是关键
想搬迁户之所想,急搬迁户之所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本实现了“五通五化”,即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网络、通公路,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同时,教育、卫生、文化、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上学难、就医难、融入难是搬迁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平江县洪家塅安置点配套建设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体育馆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建设了一栋五层楼的邻里中心,设立了老年学习中心、图书馆、生活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对一签约服务。
菜园子事情虽小,但搬迁户特别看重。常德市澧县甘溪镇安置点,给每个搬迁户在房屋旁边分配了两垄菜地。搬迁户田合仲家的饭桌上,黄瓜、茄子、辣椒等菜肴一应俱全。她满足地说,“小菜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用买什么菜,一年下来也可以节约一两千块的买菜钱。”
搬迁后的社区治理最为棘手。为帮搬迁户当好“管家”,涟源市在全部集中安置点成立服务中心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有事请找我”服务机制,配备专职人员值班服务,实现了群众有困难有地方解决,遇烦心事可以有地方倾诉,有矛盾有地方调解,搬迁户的融入感大大增强。同时,专门建立红白喜事场所,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倡导移风易俗教育,破除陈规陋习,崇尚文明节俭、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共同创建文明安置区,建设美好家园。
图为娄底市双峰县石牛乡安置点开展义诊
据统计,湖南全省个集中安置区,共配建或改扩建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所,医务中心个,社区服务中心个,设立物业管理机构个、基层党组织个、群众自治组织个,构建起了党组织领导、搬迁群众参与、公共服务配套的社区治理体系。
(三)稳不稳得住,文化是灵魂
“安置点,锦江边,叫龙升,有菜园;新居民,近四千,有事做,能致富;运通八方区位好,小康生活在眼前……”这是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龙升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区歌”《龙升我的新家园》。龙升社区不仅有社区之歌,还建立了文化墙、文化长廊,建设了“乡愁馆”,对比展示搬迁脱贫后的巨大变化、崭新面貌,让搬迁群众感恩奋进,更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
湖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书写了脱贫攻坚领域最壮美的篇章和最动人的故事。湖南将以“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为奋斗目标,以披荆斩棘、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接续奋斗,书写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衔接的新篇章,乘势而上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