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日前将中国经济增长预估下调0.1%,惠誉评级也下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一些外媒认为,是个别大企业的违约危机和拉闸限电带来的能源短缺等,拖累了中国经济。实际上,这些都是局部性问题,那些质疑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和机构,往往陷入过于悲观的认识,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在克服不断遇到的困扰和不利因素的同时,长期向好的趋势客观地依托于自身非常可观的成长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则在于中国极广大的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将继续释放的潜力。

图源:视觉中国

根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6.4%的人口,创造了约38.5%的GDP。那些为数不少的以县域为场景搭建本土化团队的创业企业,对应庞大的市场需求,进行某项具体产品生产供给的深度运营,日渐发展成为“隐形冠军”。比如湖南省邵东县生产了世界70%以上的一次性打火机,国内超过70%的商用健身器械来自山东省宁津县,河南省许昌县供应了全球一半的假发……

除了这些非常可观的成绩外,毋庸讳言,县域经济还有一大特点,即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这一点在县域经济上表现突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某个县域乃至县下面的一个镇、一个街道,它们形成的经济体量可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市级相当,差异明显。但从现在中央强调的走向共同富裕决策方针,和先富起来的地区将更有力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导向看,今后我国各县域在“先富带共富”路径上的新趋势,将是缩小区域差距,使老百姓更好地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县域也是华夏历史上最为稳定、带有规模经济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地方政府辖区具体形态。多年来,不管历史怎么演变,郡县都是国家政治结构里最具稳定性的一个层级。同时,中国的县域一般都是几十万人到上百万人规模,在国际上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国民规模了。它们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对接现代化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成为支撑中国整个产业群落和城市集群大棋盘的基本因素。

近几十年,我国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最根本还是受益于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适应了解放生产力的客观规律,中国早就有的发展潜力在改革开放后涌流出来。毛主席早年在《湘江评论》中提出过一句关于中国的隽语:“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中华民族近现代的发展,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压制,但一旦找对路子,就会大踏步跟上时代而发展起来。县域经济就是这样,当活力充分涌流出来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迅速形成繁荣局面。县域经济的活跃,也跟地方政府对辖区企业的扶持有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对创业创新活动心照不宣的认同、包容和服务意识。

应当讲,实体经济构成我国县域经济的主要成分。在县域经济中发展成气候的企业,大多高科技含量尚不太高,主要对应劳动密集型特点,利用中国基层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制造业。国内大量的实体经济、已有“世界工厂”国际影响的制造业,在县域层面怎么升级至更高附加值和环保、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怎样从主要生产大路货到形成专精特新的产能,这些都紧密联系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认识民营企业的发展。县域经济中活跃的绝大多数市场主体是民营企业,它们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也存在相对劣势。毫不动摇继续坚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仍面临很多挑战性问题。加之这些年我们虽在基层治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还需继续完善。可以说,我国县域经济及县以下的通盘创新发展,到现在仍然没有达到比较成熟之境。

在“强起来”新时代中,如前所述,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先富怎么带动后富。我国中西部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它们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视角来说,也是它们的潜力所在,中西部未必就不能大踏步追赶东部那些比较成功的增长极区域。至于现在发展得不错的沿海等地的县域经济,也仍然具有发展潜力。前些年已有的珠三角推动区域经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就是力图促成当地发展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总的看,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这一国际地位没有变,同时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成长性依旧相当可观,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各有各的潜力特色。我们要继续推动缩小区域差异的多方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理应在新阶段做得更好。

概而言之,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和平崛起过程中,县域是底座,也将在政府架构扁平化改革中,成为实体政府层级意义上的基层,它们是至少多个生龙活虎的具体单位,可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接的国际竞争中做得有声有色。我们需要做出更为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它们继续稳定繁荣发展,进而更好地支撑整个中国的发展。▲(作者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