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到百姓“心坎上”
——邵东县堡面前乡做实产业扶贫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洪永祥
△邵东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宁志敏(右一)和堡面前乡党委书记曾超(右三)在台洲村扶贫车间交谈。
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厂房,一台台崭新的缝纫、熨烫器械依次摆开。7月21日上午,邵东县堡面前乡台洲村扶贫车间正式生产,20余名中老年妇女正在缝纫机前低头紧张忙碌着……这是该乡10个村正式建成投入生产的第6个扶贫车间。
台洲村曾是堡面前乡省级贫困村之一,于年顺利退出省级贫困村序列。为帮助村民增收,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在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办和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由村里提供生产场地和厂房,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引进本村在东莞办厂的民营企业家胡丽梅的箱包产品,吸纳村里贫困村民和留守妇女20余人。
“现在工作稳定了,农忙时一个月能挣多元,农闲时一个月能挣多元。家里负担小了,老公在外打工,我在家门口就业,以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在车间生产现场,40多岁的留守妇女邓云辉边熟悉地操作机器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扶贫车间”是邵东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就业创业助推脱贫攻坚而推出的一个特色扶贫项目,也是该县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
为了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堡面前乡党委政府创新方法,积极筹集资金,最先在该乡五一村和大云村开办扶贫车间,让闲置在家的贫困妇女不仅实现了就业,还能照顾家庭。目前,在邵东县算是建立扶贫车间最早、最多、最完善的乡镇之一。
“扶贫车间”的建立是邵东县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据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宁志敏介绍:近年来,邵东县通过各方的努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扶贫车间”也相继在各乡村建立起来,各种特色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促使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下一步,邵东县将继续鼓励企业开辟更多的“就业扶贫车间”,积极引导企业主动作为,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发挥返乡人员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销售渠道的优势,重点推广“经济能人+车间+贫困户”“合作社+车间+贫困户”“电商+车间+贫困户”等模式,推动“扶贫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积极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再探新路子、再添新动力。
在该村,我们还听取了村支部书记胡秋云关于台洲村整体推进项目建设情况的介绍,村长宁秋菊还饶有兴致地带领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正在建设的云台谷农业科技基地。该基地占地多亩,重点培植水生植物。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村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也有重要意义。
参观完台洲村的扶贫车间和云台谷农业科技基地,我们一行人马不停蹄地来到了该乡大云村扶贫车间。大云村也曾是堡面前乡省级贫困村之一。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筹划下,由邵东县城管执法局驻村工作队,向县局争取,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6万元资金投入该村扶贫车间的建设。
目前,该车间共有20台电车,就业人员达到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扶贫车间就业人员每月平均工资在—元左右。主要以生产帆布手提肩挎包,旅行手杆箱为主,尤其是图案设计新颖的手提肩挎包出口东欧、非洲等国。
“感谢乡党委政府和县城管执法局以及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大云村搞过药材种植,搞过精品水果种植,只有扶贫车间产生了最直接、最实在的效益,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大云村支部书记激动地说。
来到该乡新发村扶贫车间,记者看到的又是另一道“靓丽”风景线,崭新的机器设备,崭新的工作场地。据该村党支书记李哲明介绍:新发村扶贫车间于今年6月5号正式投入运行,生产的产品是学生用的文具盒。
新发村是县交通运输局的扶贫帮扶点,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目前已脱贫33户,还有7户未脱贫。为了更好的巩固脱贫成果,让新发村实现全面脱贫。今年5月下旬,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帮扶队根据乡党委政府提出的“每村至少建设一个扶贫车间”的总部署,向局里争取扶贫车间22台机器设备的购置资金,并联系湖南省五好皮具箱包股份有限公司,将该公司的文具盒产品放在扶贫车间生产,并由五好皮具箱包公司负责车间的生产管理、产品的销售和人员的工资报酬。
目前,车间已吸纳20名村民在车间做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有6人参与,预计人均收入每月可达-元。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宁虎新感慨地说,我七十多岁了在外面打工没人要了,村里办了扶贫车间,我却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给家里增加收入,能够脱贫致富,实在是好。
“扶贫车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三变”改革,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型援建模式。”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袁俊杰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紧紧依托部门职能,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为企业协调落实扶贫车间开办场地,以小额担保贷款、驻村扶贫工作队支持、就业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进扶持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签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同时倾斜拨付技能培训补助资金,委托企业坚持人岗对接、人岗相适的原则,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培训合格后,由扶贫车间进行“托底安置”,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据了解,堡面前乡已经在省级贫困村大云村、五一村,面上村、堡面前村、新发村、台洲村兴办了扶贫车间。其他4个村也在乡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下正在积极筹备之中,现在已经完成了在乡待业妇女人员摸底工作,准备为待业妇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作为扶贫车间的有力补充,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该乡创新就业扶贫载体,为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增加贫困户的增收及分红渠道,大力推进“一村一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稳步提升。该乡建成大羊村亩花菜和亩五彩米基地,五一村亩芦笋基地,荣兴村亩红心柚子和亩油茶基地,横江村光付发电站,大云村土鸡养殖基地,打造了“大羊云山芦笋茶”、“花甲土猪”品牌,并成功申请“大羊云山”、“花甲”专利。
在五一村亩芦笋基地,我们见到了邵东县宁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宁有成先生。据宁有成先生介绍,目前该公司共种植芦笋余亩。
△邵东县宁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宁有成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袁俊杰在芦笋基地。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抗癌之王”的美称,其根、茎、叶都具备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芦笋进入盛产期后,每亩产量公斤,产值达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可达⒈5万元以上,是同等条件下种植水稻作物经济效益的10倍。
该基地共接纳20余名贫困村民就业,生产的芦笋除了用于食用外,并加工成芦笋茶。注册的品牌“大羊云山”芦笋茶销往全国市场。
据该乡党委书记曾超介绍,宁有成先生是堡面前乡五一村人。他从事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多年,具有较好的合作经验与市场基础。在邵阳县、邵东县多个乡镇建有多亩的种植基地,与湖南省农科院合作,产品销往山东和长沙、株洲等地,经常供不应求。
为了吸纳家乡人才。年,曾超多次找到宁有成,与他促膝谈心,请他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尽一份力。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全生态扶贫新模式和盘托出:就是利用宁有成先生的广泛人脉和多年的销售经验和良好的信誉基础,按照“合作社+农户”“网络+实体门店”的经营销售模式,与全乡贫困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农副产品的协议,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无法销售的难题。
△店铺里的各种生态农副产品。
宁有成被曾超的诚意所感动。当年9月,他就在邵东县城开办了云山农园。该店开业至今,已销售万元来自堡面前乡的农副产品,目前有多村民和贫困村民与宁有成签订原生态农产品收购协议,按当地市场价格收购,为贫困人口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堡面前乡的德美农业专业合作社、桐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十几个专业合作社各显其能,带领村民种植芦笋、五彩米,帮助销售土猪、粉丝、鸡鸭、腊肉、冬笋等农副产品,极大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