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有这么一个人,从教师、记者到市长、银行家,身份几十年间不断转换,职业生涯可谓十分精彩。
但在临近退休之际,他的身份可能再一次大转变,成为牢中的阶下囚。
这个人叫赵应云,曾经的湖南省农信社一把手,湖南省的风云人物。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风云人物怎么从励志人生,走向末路。
小时候饭都吃不饱,长大后成为一名敬业的人民教师年,湖南省邵东一户贫苦农家,迎来了一名男婴,对于这本来孩子多的农户来说,这男婴的到来,只是再增加一名劳动力,谁也没想到他日后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赵应云曾接受采访,回忆少年时期的艰苦时光:
那时家里穷苦、兄弟姐妹多,有时白米饭都没得吃。为了找饭吃,在稻谷收割、脱粒的时候,我们把遗落的稻穗一根一根地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再拎回去。
赵应云没有显赫的家世,他的父母只是普通贫穷的农民,没有太多文化。
20岁时,赵应云从师范学校毕业,到家乡邵东县第六中学担任老师,一干就是7年。看上去,赵应云的人生将会是中规中矩,普普通通。
知识改变命运,成为班上年纪最大的研究生就在年,27岁的赵应云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考研究生。执行力极强的赵应云白天教书,晚上复习,终于如愿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在那个考上大学就很难、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的年代,一个已婚有家庭,年近30岁的教师,考上名校研究生,在当地引起了一阵轰动!
赵应云是他们年级的研究生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跟小几岁的弟弟妹妹一起学习,他也没有把成绩落下。三年后,硕士毕业的他进入湖南省城长沙的湖南日报,成为一名记者。据长沙的一名媒体人回忆,同一批进入日报的记者中,赵应云是年纪最大的。但他写文章的功底很好,为人老成稳重。领导经常表扬赵应云,说他有多年基层经验,写出的稿子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生之见,能够结合实际。
赵应云的才华,很快得到更高层领导的赏识。当时湖南省上一位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对赵应云颇为赏识,将他从报社调到省委宣传部,接着只用4年时间,就将赵应云从宣传部的普通干部提拔为处长。
多年的基层经验加上高学历,成为他职场致胜法宝当年同期入职的记者中,赵应云是年纪最大的。在职场中,他的年纪是他的劣势,同时也是年龄和经历的原因,使他较同期的同事要老成稳重,且有多年基层经验,写出的稿子不是泛泛而谈的书生之见,而是能够结合实际,同时写作功底深厚,经常得到领导的表扬。
作为一匹千里马,还需要有一位伯乐。当时湖南省上一位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就是赵应云的伯乐,将他从报社调到省委宣传部,接着只用4年时间,就将赵应云从宣传部的普通干部提拔为处长,赵应云的传奇励志人生的新篇章就此开启。
市长与商帮的故事从年起,赵应云离开省城,到地方工作。他历任怀化市委常委、中方县委书记,常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年,他由常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转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一年后任怀化市长。年底,赵应云由怀化市长调任永州市长。
赵应云不仅善于结交权贵,也和一群商人打得火热。在赵应云赴任永州之前,当地就有“宝庆帮”的说法,宝庆是一个地名。
这个商帮里的人,既合作又竞争,但他们却一致地看好赵应云,认为他将来必能进入省委之列。
从农家子弟出身,万众瞩目之下考进名校读研究生,出来工作后又顺风顺水。他渐渐爱上这种被众人簇捧的感觉,他喜欢与商帮觥筹交错,乐于被商人“围猎”。
转战银行界,不懂数据,只会看排场就在赵应云被看好担任永州市委书记的时候,却有转折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他被调到省农信社任党委书记。
赵应云曾努力争取往市委书记路线走,但他与商帮的事情,以及一些不好的风评一直很盛,他只能离开政坛避一下。
赵应云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人,到省农信社工作后确有不少创新,但他的短板也很明显,首先完全不懂金融,其次是好大喜功,说了许多过头话。
他下去调研时,不一定看得懂各种数据,却对排场很在乎。
有一个城市的农商行,业绩并不好,原本以为会挨批评,可这家农商行的负责人知道书记的习性,在书记来的时候专门组织了一场座谈。把该市所辖的全部区县的党政主官请来参加,赵应云一看这排场,对他颇为满意。
据说,省农信社在赵应云任一把手的时期,但凡他有什么重要讲话,公司就要组织全系统学习,还要员工们写读后感。对此,基层员工很反感,但敢怒不敢言!
终究为自己所作所为而买单虽然离开政坛,但赵应云所做过的事情不会就此一笔勾销,党和人民会记着每一笔帐。
年7月27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书记赵应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很快,赵应云就会迎来身份的再次转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