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pf.39.net/bdfyy/bdfzj/

本文作者:陈胜乔

自太平天国洪杨起事到新中国建立的近百年里,是属于湖南人的时代。且不说新中国开国将帅湘人如云,单说晚清“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几乎是湖南人撑起整个大清,延续国祚七十年。

干将发硎,风起青苹之末。

有人说,湖南人在近代中国大放异彩,始于曾国藩创立湘军,是他把原本一盘散沙的湖湘子弟聚拢到旗下,变成虎狼之师,不仅打垮太平天国、中兴大清,而且为家乡子弟赢得进身阶梯,由此形成示范效应,才有了后来湖南人才辈出的局面。

此说法看似有道理,但细究,就会发现它有不对的地方。因为早在曾国藩创建湘军之前,就有一位邵阳人就创建了一支湘军(楚勇)。他不仅率领这支军队多次打败太平天国,打死它最初的两位“天王”,使当时的大清赢得喘息机会,而且他本人凭军功擢升巡抚,这支军队后来还诞生两位总督、一位提督和两百多名文武将官。正是因为他树立了榜样,使曾国藩、左宗棠也等投笔从戎,为湖南后来的人才局面打下基础。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这位邵阳人就是本文的主角:江忠源。

江忠源是今邵阳市新宁县杨溪村人,字常孺,号岷樵,生于嘉庆十七年(),卒于咸丰四年()。在我最佩服的邵阳先贤中,他与蔡锷并驾齐驱。他虽然只活了42岁,但他的一生精光四射。他的铁血忠勇,他的视死如归,还有他的任侠义气,放眼整个晚清乃至今天,都首屈一指。

据新宁江氏族谱记载,江忠源的新宁始祖是祯祥公,是宝庆府新化县永宁乡黄泥石(今属邵阳市新邵县迎光乡峰江村)江氏始祖大郎公的四世孙。大郎公籍贯江西吉安,生于南宋理宗年间,曾在云南做官,于南宋度宗年间偕弟晚郎自江西吉安迁新化黄泥石,其四世孙祯祥公自黄泥石迁居新宁杨溪。江忠源为新宁祯祥公的十三世裔孙。

受祖先基因和文化的影响,江忠源从小天资非凡,读书惊人,15岁就考中秀才。

在大邵阳九县三区中,新宁县位于邵阳市的东南部,南边与广西搭界,古属偏远之地。当地汉族与瑶族长期混居,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这里彪悍的民风,百姓普遍崇尚习武,战力爆表。少年的江忠源,除了读书,也练武防身,是一位武林高手。据说他能拉开八石的硬弓,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5岁那年,江忠源考中举人,此后入京参加会试,未中。道光二十四年(年),江忠源通过大挑(选官制度)被任命为教职官员,返回家乡,并以兵法训练乡里子弟。

道光二十七年(),江忠源迎来他人生第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当年瑶人雷再浩在新宁黄背峒聚众作乱。江忠源组织团练镇压,击破叛军巢穴,擒杀雷再浩,被擢升为知县,赴浙江候补出缺。道光二十九年(),江忠源担任秀水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受到浙江巡抚吴文镕的赏识,后补任丽水县知县。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事,将江忠源推到更前端。当时清廷负责赴广西镇压太平军的是大学士赛尚阿,江忠源也被征调到军中,深受副都统乌兰泰的器重。后来,江忠源回老家新宁召集乡兵五百人,组建楚勇,并由弟弟江忠濬统领,奔赴广西。这支军队,就是最早的湘军(湖南人为主的军队)。《清史稿》说:“湖南募勇出境剿贼,自江忠源始。”说的就是这件事。

清廷镇压太平天国最初想依靠八旗兵和绿营,但两百年的养尊处优,使这帮爷们早失去勇猛和血性,遇敌要么一击即溃,要么望风而逃。太平天国永安封王后,挟势不可挡之勇,一路北上,无人可敌。太平军第一次遇到江忠源,以为仍然不堪一击,哪想到江忠源兄弟率领的邵阳新宁兵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勇猛无比。两军相接,新宁兵犹如虎入羊群,将太平军斩首数百,一鸣惊人。

咸丰二年(),太平军突围北上,进犯桂林。江忠源闻讯后,再次回新宁招募一千乡兵,与刘长佑昼夜兼程,赶赴广西。这时,乌兰泰战死,江忠源得以独领一军。他负责扼守鸬鹚洲,三败太平军,解桂林之围,被擢升为知府。当年四月,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在蓑衣渡设下伏兵,与太平军鏖战两昼夜,打死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军师和灵魂人物,是拜上帝会的真正创始人,以“有远见,能容人,顾大局”著称。可以想见,如果他不死,后来的“天京之变”断不会发生,太平天国不会因内讧自相残杀,大伤元气。可以说,江忠源打死冯云山,重创了太平天国。

后来太平军进攻长沙,江忠源驰援,在长沙城外,他又将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重伤毙命。太平天国最初的六位天王被江忠源连伤两位,他因此被太平天国立为头号大敌。

当时清廷调兵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还在朝中作官,胡林翼、左宗棠未成气候,江忠源是清廷的唯一依仗之人。从广西到湖南湖北,他一人犹如救火队长,四处奔波,疲于奔命,却往往取得朝廷意料之外的胜利,让清王朝如看到救星一般。

咸丰三年(),清廷命张亮基署理湖广总督,又任命江忠源为湖北按察使。江忠源先后剿平通城、崇阳、嘉鱼、蒲圻的叛军,生擒叛军首领刘立简、陈百斗、熊开宇等人。咸丰帝认为江忠源忠勇可恃,便让他到向荣的江南大营帮办军务。六月,江忠源行至江西九江,闻听南昌被太平军围攻,便上疏朝廷,请求先援江西,并率一千三百人奔赴南昌。江忠源坚守南昌九十余日,多次击破太平军营垒、击沉敌军船只,迫使太平军撤军而去。

同年太平军进攻湖北,围困武昌,江忠源沿长江进击,大败太平军。此时,江忠源已升任安徽巡抚,成为晚清第一个因军功擢升巡抚(类似省委书记)的人。

从年以七品知县(类似县委书记)率兵参加镇压太平天国,到年升任安徽巡抚(正二品),江忠源只用了三年从“县委书记”升为“省委书记”。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据说曾国藩对此心里也酸溜溜的(曾当时任吏部左侍郎,从二品)。

江忠源的进身之路让许多湖南人看到了希望,给了大家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一帮湖南书生纷纷效仿,投笔从戎,后来名震天下的湘军就此崛起。

江忠源解武昌之围后,太平军在护国侯胡以晃率领下围攻庐州(安徽合肥),庐州知府胡元炜遣使告急,并谎称城中兵力、军饷充足。江忠源只率二千兵马赶赴庐州。行至六安时,太平军已攻陷桐城、舒城,江忠源便不顾六安军民挽留,留下一千兵马守卫六安,赶往庐州。江忠源抵达庐州时,方知被胡元炜所骗,城内总共不过三千人马,而且粮草、军火短缺,但已被太平军重重围困。

江忠源赴庐州前已生病,被人抬着担架赶往庐州,此时,庐州城外的太平军有数万之众,得知守城的是江忠源,攻势更猛,欲置江忠源于死地,为死去的两王报仇。江忠源虽知自己被胡元炜所骗,而且庐州难以保全,但不肯弃城退守。他上疏朝廷,陈述战守方略,并说:“城存臣存,城亡臣亡。”咸丰帝感觉江忠源危在旦夕,万分焦急,回说:“庐州可失,而江忠源必不可死。”

为救江忠源,咸丰帝命令周围清军全力救援。当时援军总计十余支,却筑营四十里外,观望不救。陕甘总督舒兴阿兵有万人,畏缩不前。江忠源之弟忠濬、刘长佑率千人火速增援,奋力搏杀,受阻于城外五里墩,难以靠前。眼看着庐州就要被攻破,江忠源万般无奈写信给已在衡阳练兵的曾国藩求援,没想到曾大人也按兵不动。

雪上加霜的是,知府胡元炜暗中通敌,太平军了解到城内粮草、弹药将尽,攻势更猛。

血战36天后,太平军炸毁水西门,攻入庐州,江忠源见大势已去,拔刀自刎,被亲兵夺刀,都司马良勋背着他逃走,江忠源猛咬马良勋的耳朵,奋力挣脱,继续与太平军交战,身中七处创伤,最终投古塘自杀,年仅42岁。8天后,他的部下周昌发冒死入城,将其尸体打捞上来,发现他面色如生。

有人说,江忠源注定命丧庐州,因为新宁话说:“钢(江)入炉(庐)熔”,庐州对他而言,就是一个熔炉。

江忠源战死的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为悼念死者也为了鼓励其他人继续卖命,清廷追认江忠源为总督,谥号“忠烈”。曾国藩也通过挽联来表达他的哀思:“百战守三城,章贡尤应千世祀;两年跻八座,江天忽报大星沉”,对江忠源一生功绩进行评价。

其实江忠源的一生,非曾氏挽联所能概括。

在邵阳诸多先贤中,笔者之所以最喜欢江忠源,不仅因为他能文能武,铁血忠勇,更因为他任侠义气,有血有肉。他不像曾国藩那样几近如神,莫测高深。

江忠源比曾国藩小1岁,15岁就考中秀才,而曾国藩21岁才考中秀才,可见江忠源的天资比曾国藩高。但曾国藩后来居上,23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而江忠源25岁考中举人后,多年也没考中进士。

江忠源没有考上进士,非江郎才尽,而是因为他任侠仗义耽误了考试。

江忠源少年得志,但在时人眼里,却是一个不拘礼法、甚至有污点的人。不仅好交结江湖人士,而且嗜赌好色,曾通宵赌博,输掉裤子。中了秀才后仍纠集乡中子弟作狎邪之游。其早年放荡不羁的个性,颇似另一位湘军奇才胡林翼。

25岁考中举人后,江忠源仍不改本性,以致于他进京赶考拜谒曾国藩,曾都不屑于见他。但后来江忠源做的几件事,却让曾国藩刮目相看,视为侠士。

道光二十五年(),和江忠源一起入京赶考的湘乡学子邓铁松病危,其时,还有个祖籍湖南新化的陕西学子邹兴如,也告病危,将后事托付给同住的江忠源便咽了气。陕西比湖南近,江忠源就将邹兴如的灵柩托付给自己的族人江传霖。他预筹盘费,雇车载着奄奄一息的邓铁松回湖南。到河北献县,邓氏病逝。江忠源买了具棺木,将他的尸骨入殓,载在车上继续赶路。行四千里,历时60天,将他送回湘乡老家安葬。

不久江忠源再度进京时,同年曾春田在京病故,江忠源又将他的遗体送回湖南武冈,因此误了3年一次的科举考期。

从北京到湖南的湘乡、武冈、新化,每趟行程三四千里,还带着棺木,艰难可知。江忠源的这份任侠义气,感天动地。曾国藩在给叔父的一封家信中有这么一段话:“湘乡邓铁松孝廉于八月初五出京,竟于十一月卒于献县道中。幸有江岷樵同行,一切附身附棺,必诚必信。此人义侠之士,与侄极好。新化孝廉邹兴如在京久病而死,一切皆江君料理,送其灵榇回南。今又扶铁松之病而送其死,真侠士也。扶两友之柩行数千里,亦极难矣。”

因为曾国藩是当时湖南人中的翘楚,擅长写对联,北京湖南会馆有人因此写了一副对联将江忠源与曾并列:“包送灵柩江岷樵;代写对联曾涤生。”江忠源之义薄云天的人品,瞬间传遍京湘朋友圈。

关于江忠源的一生,古今名人有诸多评价。

晚清名士王闿运在其著作《湘军志》中有云:“楚(湘)军起于江忠源。”

王定安在《湘军记》如此写道:(江忠源)觥觥忠烈,侠剑儒巾;提挈子弟,始张楚军,湘军之萌。江(忠源)作先声,曾(国藩)继其武。自广西寇发,海内骚动,新宁江忠烈公忠源,实倡义旅。湘人以书生杀贼,自忠源始。

清朝民间人士编撰的《咸同将相琐闻》写道:楚军之功勋,江公引之也,湘人之士气,江公作之也,江公种其因,后人食其果。薛氏言稍假之年,其所建树当与胡曾相颉颃,谅矣。

美国人费正清在其编著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一书中,称江忠源为“正统上层人物中投笔从戎的先驱”。是近代历史上汉臣大面积崛起的肇始者,不仅为他们进入政坛军界准备了“入场卷”,还搭建了湘军淮军将帅登上政治巅峰的第一道云梯,他是最早私募兵勇,兴办团练,重创太平军的湖南地方武装首领,是名副其实的“湘军之父”。

笔者以为,江忠源是当之无愧的最杰出湖南人之一,是真正的湘军鼻祖。虽然他因早死未能像曾国藩、左宗棠那样封侯拜相,以致今天“天下尽知曾国藩,谁人识得江忠源”,但他对湖南人才的开创和示范意义,他的个性、人品、气节、精神比之曾左胡等,有过之无不及,值得所有湘人晚辈铭记。

呜呼,谨以此文纪念江忠源。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报纸主编。业余专注乡土写作,希望能为普及大邵阳历史文化尽绵薄之力。如果喜欢,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